[1] |
段佩祥, 钱海忠, 何海威, 刘闯, 谢丽敏.
一种基于动态多尺度聚类的湖泊选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0): 1567-1574.
doi: 10.13203/j.whugis20170316
|
[2] |
杨好, 何宗宜, 陈华洋, 周转向, 樊勇.
顾及路网结构保持的城镇居民地自动综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6): 965-970.
doi: 10.13203/j.whugis20160094
|
[3] |
谢天, 李精忠, 陈凯.
顾及线状要素综合要求的Morphing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5): 792-797.
doi: 10.13203/j.whugis20150513
|
[4] |
呼雪梅, 秦承志.
数字地形分析中适宜分析窗口选择方法的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0): 1365-137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76
|
[5] |
赵彬彬, 彭东亮, 张山山, 刘姗姗, 熊旭平, 戴全发.
顾及空间关系约束的不同比例尺面目标不一致性同化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7): 911-917.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11
|
[6] |
杨海, 王船海, 马腾飞, 郭伟建.
方差-尺度规律在DEM插值方法评价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2): 1605-161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864
|
[7] |
潘东华, 王静爱, 贾慧聪.
线状自然灾害风险地图的自动综合——以铁路承灾体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2): 1500-1503.
|
[8] |
潘东华, 王静爱, 贾慧聪, 赵金涛.
自然灾害风险地图中的制图综合研究——以点状承灾体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51-55.
|
[9] |
黄丽娜, 费立凡.
采用3D D-P算法的等高线三维综合实验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 55-58.
|
[10] |
董卫华, 李志林, 郭庆胜.
基于动态分段的道路网示意性地图模型综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8): 892-895.
|
[11] |
宋鹰, 何宗宜.
基于粒计算的制图综合知识获取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748-751.
|
[12] |
刘学军, 张平.
DEM坡度、坡向的有效尺度范围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2): 1254-1258.
|
[13] |
汤国安, 刘学军, 房亮, 罗明良.
DEM及数字地形分析中尺度问题研究综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2): 1059-1066.
|
[14] |
王家耀, 邓红艳.
基于遗传算法的制图综合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565-569.
|
[15] |
费立凡.
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制图员解决地图缩编中的图形冲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5): 426-432.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12
|
[16] |
何宗宜, 阮依香, 尹为利, 陈涛.
基于分形理论的水系要素制图综合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4): 427-431.
|
[17] |
王桥.
数字环境下制图综合若干问题的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3): 208-213.
|
[18] |
郭庆胜.
地形图自动综合知识库的建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S1): 40-43.
|
[19] |
张克权, 祝国瑞.
试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体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2): 28-33.
|
[20] |
张文星.
制图综合专家系统MAPGEN中多种语言工具的结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2): 86-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