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第27卷 第1期
2002, 27(1): 1-8.
摘要:
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集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讨论了技术集成所面临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集成的体系结构,归纳总结了其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
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集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讨论了技术集成所面临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集成的体系结构,归纳总结了其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
2002, 27(1): 9-16.
摘要:
介绍了支持ITU-TH.324协议的桌面式可视电话系统VP324的系统原理、总体构成及各个子系统的实现方法,论述了VP324系统中一系列难点技术的实现策略和取得的主要性能指标。该系统视频清晰流畅,传输帧率最高可达25帧/s,单路时延不超过350ms,在有效带宽仅12k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介绍了支持ITU-TH.324协议的桌面式可视电话系统VP324的系统原理、总体构成及各个子系统的实现方法,论述了VP324系统中一系列难点技术的实现策略和取得的主要性能指标。该系统视频清晰流畅,传输帧率最高可达25帧/s,单路时延不超过350ms,在有效带宽仅12k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2002, 27(1): 17-22.
摘要:
介绍了PSTN可视电话和V.80协议的基本原理,针对甚低带宽的PSTN线路特点,实现了一种有效的同步传输控制模型,改进了H.324可视电话的性能,实现了与其他符合H.324国际标准的可视电话的良好互通性。
介绍了PSTN可视电话和V.80协议的基本原理,针对甚低带宽的PSTN线路特点,实现了一种有效的同步传输控制模型,改进了H.324可视电话的性能,实现了与其他符合H.324国际标准的可视电话的良好互通性。
2002, 27(1): 23-27.
摘要:
描述了针对错误多发异质的网络环境进行视频编码系统总体设计的全过程。分析了外部需求,提出了改进视频表现、增强容错能力和提供可分级编码能力的系统设计目标。在简要介绍H.263+协议的全部16个可选的高级编码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设计中对系统是否采用某个高级编码模式进行取舍的理由。对视频数据流的打包、错误掩蔽和错误跟踪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实际应用表明,根据本文设计进行的系统实现完全达到了原定的系统设计目标。
描述了针对错误多发异质的网络环境进行视频编码系统总体设计的全过程。分析了外部需求,提出了改进视频表现、增强容错能力和提供可分级编码能力的系统设计目标。在简要介绍H.263+协议的全部16个可选的高级编码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设计中对系统是否采用某个高级编码模式进行取舍的理由。对视频数据流的打包、错误掩蔽和错误跟踪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实际应用表明,根据本文设计进行的系统实现完全达到了原定的系统设计目标。
2002, 27(1): 28-33.
摘要:
简要介绍了G.723.1编解码算法原理和TM 1300定点DSP芯片,针对该芯片的硬件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套运行于TM 1300之上的实时语音信号采集-编解码-播放的可行方案。讨论了G.723.1语音编解码器在定点TM 1300上实时实现的关键技术及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单片的TriMedia 1300能实现至少5路实时G.723.1语音编解码。
简要介绍了G.723.1编解码算法原理和TM 1300定点DSP芯片,针对该芯片的硬件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套运行于TM 1300之上的实时语音信号采集-编解码-播放的可行方案。讨论了G.723.1语音编解码器在定点TM 1300上实时实现的关键技术及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单片的TriMedia 1300能实现至少5路实时G.723.1语音编解码。
2002, 27(1): 34-38.
摘要:
介绍了H.261视频编码协议中的BCH(511,493)纠错码的编码和纠错原理,分析了采用软件实现经典算法效率低的原因,提出了纠正2位随机错误的快速算法。与经典除法算法相比,快速算法使整机运算效率平均提高20倍以上,能够满足实时视频通信系统的要求。本算法已成功运用在PSTN和ISDN可视电话中,而且这些快速算法的实现方法对其他运算量较大的纠错编码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介绍了H.261视频编码协议中的BCH(511,493)纠错码的编码和纠错原理,分析了采用软件实现经典算法效率低的原因,提出了纠正2位随机错误的快速算法。与经典除法算法相比,快速算法使整机运算效率平均提高20倍以上,能够满足实时视频通信系统的要求。本算法已成功运用在PSTN和ISDN可视电话中,而且这些快速算法的实现方法对其他运算量较大的纠错编码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02, 27(1): 39-43.
摘要:
研究在已实现可视通信的ISDN多媒体卡上,通过芯片的功能复用,设计一个驱动程序模型,以实现ISDN多媒体卡的拨号上网功能。简要介绍了ISDN接入因特网的通信协议体系,详细探讨了ISDND信道的呼叫过程,分析了拨号上网原理及如何与Windows系统的远程访问服务结构相结合。给出了一个基于NDIS标准的ISDN多媒体卡的小端口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研究在已实现可视通信的ISDN多媒体卡上,通过芯片的功能复用,设计一个驱动程序模型,以实现ISDN多媒体卡的拨号上网功能。简要介绍了ISDN接入因特网的通信协议体系,详细探讨了ISDND信道的呼叫过程,分析了拨号上网原理及如何与Windows系统的远程访问服务结构相结合。给出了一个基于NDIS标准的ISDN多媒体卡的小端口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2002, 27(1): 44-47.
摘要:
针对远程炒股、远程教学和远程协同工作中的计算机屏幕共享问题,提出了一种对似图形图像序列进行无损压缩的编码方案。首先将似图形图像转化成索引图像,然后对索引图像序列进行帧间行程编码和自适应预测Huffman编码,最后再对码流进行LZ77编码。实验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压缩似图形图像序列,与一般的无损图像编码方案相比,明显地提高了图像的压缩效率,压缩比可达到80:1以上。
针对远程炒股、远程教学和远程协同工作中的计算机屏幕共享问题,提出了一种对似图形图像序列进行无损压缩的编码方案。首先将似图形图像转化成索引图像,然后对索引图像序列进行帧间行程编码和自适应预测Huffman编码,最后再对码流进行LZ77编码。实验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压缩似图形图像序列,与一般的无损图像编码方案相比,明显地提高了图像的压缩效率,压缩比可达到80:1以上。
2002, 27(1): 48-51.
摘要:
在分析嵌入式操作系统板级支持包开发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在应用软件与板级支持包(BSP)之间加一层库函数,同时使用链表来组织管理板级支持包函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应用程序与板级支持包函数间的通信问题,并减少了板级支持包函数的维护复杂度,为嵌入式系统板级支持包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思路。
在分析嵌入式操作系统板级支持包开发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在应用软件与板级支持包(BSP)之间加一层库函数,同时使用链表来组织管理板级支持包函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应用程序与板级支持包函数间的通信问题,并减少了板级支持包函数的维护复杂度,为嵌入式系统板级支持包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思路。
2002, 27(1): 52-56.
摘要:
在基于ISDN的H.320Videophone通信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介绍了利用软观察仪在确立系统软硬件分工、调整系统采用的算法、图像码率控制、码率统计及图像格式选取等方面的作用。
在基于ISDN的H.320Videophone通信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介绍了利用软观察仪在确立系统软硬件分工、调整系统采用的算法、图像码率控制、码率统计及图像格式选取等方面的作用。
2002, 27(1): 57-62.
摘要:
在电力系统中,光学传感器较之传统的电气传感器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叙述了近年来光学电流互感器(OCT)、光学电压互感器(OVT)在实际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及发展,详细总结了从110kV三相OCT到500kV组合式光学电流电压测量系统(OMU)等实际项目的研究工作。对光学电流互感器的一些新型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应用于电站的基于光纤传感、光纤监控、光纤通信及光纤继电保护的光纤局域网。
在电力系统中,光学传感器较之传统的电气传感器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叙述了近年来光学电流互感器(OCT)、光学电压互感器(OVT)在实际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及发展,详细总结了从110kV三相OCT到500kV组合式光学电流电压测量系统(OMU)等实际项目的研究工作。对光学电流互感器的一些新型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应用于电站的基于光纤传感、光纤监控、光纤通信及光纤继电保护的光纤局域网。
2002, 27(1): 63-67.
摘要:
介绍了ITU-TH.263编解码算法原理和TM 1300定点DSP芯片。针对该芯片的硬件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套运行于TM 1300之上的实时视频信号采集、视频编解码、视频输出系统的可行方案。讨论了H.263实时视频编解码器在TM 1300上定点实现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详细论述了H.263编解码算法的代码优化技术。测试表明,本文的实现及优化技术是可行的。
介绍了ITU-TH.263编解码算法原理和TM 1300定点DSP芯片。针对该芯片的硬件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套运行于TM 1300之上的实时视频信号采集、视频编解码、视频输出系统的可行方案。讨论了H.263实时视频编解码器在TM 1300上定点实现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详细论述了H.263编解码算法的代码优化技术。测试表明,本文的实现及优化技术是可行的。
2002, 27(1): 68-73.
摘要:
介绍了基于ITU_T协议标准的数字化监视系统的特点、组成及功能,详细论述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描述了系统在电力设备远程监控中的应用。
介绍了基于ITU_T协议标准的数字化监视系统的特点、组成及功能,详细论述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描述了系统在电力设备远程监控中的应用。
2002, 27(1): 74-80.
摘要:
从ASP技术与COM技术出发,针对MCU远程控制应用的多层分布体系结构特点及应用要求,详细论述了如何进行组件线程类型选择、接口设计、物理定位开发与实现具有特定功能的COM组件并如何在ASP应用中创建和执行,以实现远程控制MCU功能。论述了在设计与实现COM组件过程中,其安全性与作用域的选择。
从ASP技术与COM技术出发,针对MCU远程控制应用的多层分布体系结构特点及应用要求,详细论述了如何进行组件线程类型选择、接口设计、物理定位开发与实现具有特定功能的COM组件并如何在ASP应用中创建和执行,以实现远程控制MCU功能。论述了在设计与实现COM组件过程中,其安全性与作用域的选择。
2002, 27(1): 81-84.
摘要:
针对在基于块变换的图像编码技术尤其在甚低速率视频编码技术中,块斑严重影响图像的主观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复杂度低且效果比较明显的消除块效应的自适应后处理技术。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同时提高图像的客观峰值信噪比和主观视觉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
针对在基于块变换的图像编码技术尤其在甚低速率视频编码技术中,块斑严重影响图像的主观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复杂度低且效果比较明显的消除块效应的自适应后处理技术。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同时提高图像的客观峰值信噪比和主观视觉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
2002, 27(1): 85-88.
摘要: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活动检测算法。这种新算法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和尺度上计算用于语音活动检测的参数,根据这些参数得到稳健的语音活动决策。实验表明,新算法与ITUG.729附录B相比,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到语音活动,语音活动剪切率大为减少;同时新算法对于不同类型的背景噪声,即使全局信噪比在10dB以下也具有较好的性能。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活动检测算法。这种新算法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和尺度上计算用于语音活动检测的参数,根据这些参数得到稳健的语音活动决策。实验表明,新算法与ITUG.729附录B相比,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到语音活动,语音活动剪切率大为减少;同时新算法对于不同类型的背景噪声,即使全局信噪比在10dB以下也具有较好的性能。
2002, 27(1): 89-93.
摘要:
论述了独立IP可视电话实现的关键技术,介绍了H.323协议的相关内容,并在H.323协议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行的独立IP可视电话的设计和实现方案。
论述了独立IP可视电话实现的关键技术,介绍了H.323协议的相关内容,并在H.323协议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行的独立IP可视电话的设计和实现方案。
2002, 27(1): 94-97.
摘要:
为寻求能较好解决音节内和音节间的协同发音单元方案,提出了采用类似英文文语转换系统中使用的双音素作为合成单元方案,并根据普通话语音中只包含410个全音节特点,进一步完善了双音素在汉语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包含了连续语流中的所有过渡音征,使合成语音转接流畅、自然。
为寻求能较好解决音节内和音节间的协同发音单元方案,提出了采用类似英文文语转换系统中使用的双音素作为合成单元方案,并根据普通话语音中只包含410个全音节特点,进一步完善了双音素在汉语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包含了连续语流中的所有过渡音征,使合成语音转接流畅、自然。
2002, 27(1): 98-101,106.
摘要:
H.323视频会议系统中的多点处理单元(MCU)能在多点会议中提供音频、视频或数据流的集中处理。针对音频信息的处理需求,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混音处理策略,它具有计算复杂度低、会议重点突出的特点,并且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溢出问题。
H.323视频会议系统中的多点处理单元(MCU)能在多点会议中提供音频、视频或数据流的集中处理。针对音频信息的处理需求,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混音处理策略,它具有计算复杂度低、会议重点突出的特点,并且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溢出问题。
2002, 27(1): 102-106.
摘要:
介绍了一种面向多媒体类信号传递的基于IP网络的流控传输协议SCTP,讨论了它为提供可靠传输服务而采用面向联结机制的主要框架和多路流、多地址两大核心特性;分析了SCTP的消息、状态机和各状态的变迁过程,以及在联结的不同阶段为进行拥塞控制和攻击预防而采用的独特的处理机制;给出了SCTP控制和流引擎部分的具体实现策略。
介绍了一种面向多媒体类信号传递的基于IP网络的流控传输协议SCTP,讨论了它为提供可靠传输服务而采用面向联结机制的主要框架和多路流、多地址两大核心特性;分析了SCTP的消息、状态机和各状态的变迁过程,以及在联结的不同阶段为进行拥塞控制和攻击预防而采用的独特的处理机制;给出了SCTP控制和流引擎部分的具体实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