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曾安敏, 明锋, 吴富梅.
坐标参考框架长期解内约束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9): 1447-1451.
doi: 10.13203/j.whugis20190453
|
[2] |
谢建, 龙四春, 周璀.
不等式约束PEIV模型的经典最小二乘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9): 1291-1297.
doi: 10.13203/j.whugis20190196
|
[3] |
曾文宪, 刘泽邦, 方兴, 李玉兵.
通用EIV平差模型的线性化估计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9): 1284-1290.
doi: 10.13203/j.whugis20200243
|
[4] |
王谦, 赵学胜, 王政, 刘青平.
一种改进的QTM地址码与经纬度坐标转换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2): 303-308, 316.
doi: 10.13203/j.whugis20170390
|
[5] |
刘超, 王彬, 赵兴旺, 余学祥.
三维坐标转换的高斯-赫尔默特模型及其抗差解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9): 1320-1327.
doi: 10.13203/j.whugis20160348
|
[6] |
王乐洋, 许光煜, 陈晓勇.
附有相对权比的PEIV模型总体最小二乘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6): 857-863.
doi: 10.13203/j.whugis20150001
|
[7] |
余接情, 吴立新.
球体坐标与SDOG-ESSG格网码的相互转换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8): 1116-112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32
|
[8] |
姚宜斌, 黄书华, 张良, 胡羽丰, 李国平.
求解三维坐标转换参数的整体最小二乘新方法 !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7): 853-857.
doi: 10.13203/j.whugis20130302
|
[9] |
姚宜斌, 孔建.
顾及设计矩阵随机误差的最小二乘组合新解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9): 1028-1032.
doi: 10.13203/j.whugis20130030
|
[10] |
黄令勇, 吕志平, 任雅奇, 陈正生, 王宇谱.
多元总体最小二乘在三维坐标转换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7): 793-798.
|
[11] |
姚宜斌, 黄书华, 陈家君.
求解自回归模型参数的整体最小二乘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2): 1463-1466.
|
[12] |
魏二虎, 殷志祥, 李广文, 李智强.
虚拟观测值法在三维坐标转换中的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2): 152-156.
doi: 10.13203/j.whugis20120648
|
[13] |
姚宜斌, 黄书华, 孔建, 何军泉.
空间直线拟合的整体最小二乘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5): 571-574.
doi: 10.13203/j.whugis20120104
|
[14] |
姚宜斌, 黄承猛, 李程春, 孔建.
一种适用于大角度的三维坐标转换参数求解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3): 253-256.
|
[15] |
束蝉方, 李斐, 沈飞.
空间直角坐标向大地坐标转换的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561-563.
|
[16] |
谷川, 潘国荣, 施贵刚, 陈兴权.
基于遗传算法的曲面拟合参数辨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83-986.
|
[17] |
姜卫平, 马强, 刘鸿飞.
CORS系统中坐标移动转换方法及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8): 775-778.
|
[18] |
鲁铁定, 陶本藻, 周世健.
基于整体最小二乘法的线性回归建模和解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5): 504-507.
|
[19] |
周世健, 赖志坤, 藏德彦, 鲁铁定.
加权灰色预测模型及其计算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5): 451-455.
|
[20] |
徐天河, 杨元喜.
坐标转换模型尺度参数的假设检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1): 7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