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舒红, 史文中.
浅谈测量平差到空间数据分析的可靠性理论延伸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1979-1985, 1993.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39
|
[2] |
姚宜斌, 刘经南, 陶本藻, 施闯.
基于坐标模式的广义网平差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 16-18.
|
[3] |
陶本藻.
形变反演模型的非线性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6): 504-508.
|
[4] |
王新洲.
广义平差的概括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3): 257-260.
|
[5] |
施闯, 刘经南.
基于相关分析的粗差理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1): 5-9.
|
[6] |
袁修孝.
GPS辅助光束法平差的理论精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4): 394-398.
|
[7] |
江在森, 巩守文.
水准监测网的分段速率整体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2): 157-162.
|
[8] |
王金岭.
奇异平差模型的粗差检验与可靠性理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2): 163-168.
|
[9] |
周文生.
附有共线条件的航带法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1): 78-84.
|
[10] |
盛乐山.
三维网平差的方差分量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1): 91-98.
|
[11] |
张万鹏.
方差分量估计理论及其在边角网平差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1): 9-21.
|
[12] |
刘经南, 刘大杰, 崔希璋.
卫星网与地面网联合平差的理论和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7, 12(4): 1-9.
|
[13] |
李德仁.
自检校平差中过度参数化的克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3): 95-104.
|
[14] |
崔希璋, 刘大杰.
从平差问题的基准看秩亏自由网平差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2): 1-7.
|
[15] |
祝永刚, 白亿同.
按泛函分析理论来剖析平差计算中的数学结构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4): 50-56.
|
[16] |
陶本藻.
自由网平差的几个理论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3, 8(1): 28-36.
|
[17] |
于正林.
多期复测水准网的动态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1, 6(2): 66-76.
|
[18] |
于正林.
自由水准网的动态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1, 6(1): 72-82.
|
[19] |
崔希璋, 刘大杰.
近代测量平差方法和原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0, 5(2): 1-11.
|
[20] |
天文大地测量专业三级年科研小组.
网络平差仪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59, 3(2): 75-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