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姜卫平, 梁娱涵, 余再康, 肖玉钢, 陈剡, 陈渠森.
卫星定位技术在水利工程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进展与思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0): 1625-1634.
doi: 10.13203/j.whugis20220589
|
[2] |
陈兆辉, 张双喜, 刘金钊, 张品, 朱传东.
地震重力网经典平差与拟稳平差综合分析与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11): 1693-1702.
doi: 10.13203/j.whugis20200053
|
[3] |
罗三明, 薄万举, 黄曲红, 王西宁.
修正的Gram-Schmidt正交化广义逆平差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2): 174-177.
|
[4] |
杨元喜, 张丽萍.
坐标基准维持与动态监测网数据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1): 967-971.
|
[5] |
姚宜斌, 刘经南, 陶本藻, 施闯.
基于坐标模式的广义网平差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 16-18.
|
[6] |
姜卫平, 刘经南, 叶世榕.
GPS形变监测网基线处理中系统误差的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3): 196-199,238.
|
[7] |
王新洲.
广义平差的概括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3): 257-260.
|
[8] |
许才军, 李金文, 晁定波.
青藏高原板块形变模型与地壳运动监测网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3): 244-249.
|
[9] |
江在森, 巩守文.
水准监测网的分段速率整体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2): 157-162.
|
[10] |
陈永奇, 邓康伟.
以可区分度量为准则进行变形监测网的优化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4): 29-33.
|
[11] |
尹晖, 虞定麒.
机助法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系统(CAMNDS)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2): 29-41.
|
[12] |
赵少荣.
变形监测网的可区分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2): 18-27.
|
[13] |
徐晖.
平面监测网的动态滤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1): 1-11.
|
[14] |
熊永良.
变形监测网的二类优化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2): 82-90.
|
[15] |
张正禄, 李晓东.
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的一种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2): 1-9.
|
[16] |
张正禄.
变形监测网的灵敏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3): 105-113.
|
[17] |
黄斌夫.
广义权逆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2): 92-105.
|
[18] |
於宗俦, 于正林.
加权广义逆与秩亏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1): 41-55.
|
[19] |
陈永奇.
位移向量的L1范数为最小的监测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4, 9(2): 42-48.
|
[20] |
黄斌夫.
最小权逆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3, 8(1): 6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