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佳田, 李键, 阿晓荟, 贺日兴, 牛一如, 王聪聪, 吴华静.
一种利用同名像点位姿变化建立某型器物量测系统误差补偿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4): 517-523.
doi: 10.13203/j.whugis20190007
|
[2] |
范百兴, 李广云, 李佩臻, 易旺民, 杨再华, 杨振.
利用激光干涉测距三维网的加权秩亏自由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2): 222-226+232.
|
[3] |
陈磊, 彭军还.
随机游动模型下系统误差补偿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586-589.
|
[4] |
王振杰, 卢秀山.
利用半参数模型分离GPS基线中的系统误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4): 316-318.
|
[5] |
丁士俊, 陶本藻.
自然样条半参数模型与系统误差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1): 964-967.
|
[6] |
施闯, 刘经南, 姚宜斌.
高精度GPS网数据处理中的系统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2): 148-152.
|
[7] |
姜卫平, 刘经南, 叶世榕.
GPS形变监测网基线处理中系统误差的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3): 196-199,238.
|
[8] |
刘丁酉.
秩亏网伪逆平差值的修正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3): 90-100.
|
[9] |
桑吉章.
联合平差中大地网定向和尺度系统误差的影响和分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7, 12(3): 91-101.
|
[10] |
崔希璋, 刘大杰.
从平差问题的基准看秩亏自由网平差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2): 1-7.
|
[11] |
贺国宏.
应用正交相似变换法讨论秩亏网平差中的几个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2): 82-91.
|
[12] |
唐炳燮.
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FORTRAN程序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3): 69-76.
|
[13] |
李德仁.
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粗差和系统误差区分可能性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3): 33-49.
|
[14] |
於宗俦, 于正林.
加权广义逆与秩亏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1): 41-55.
|
[15] |
丁怀日.
加(位移)权亏秩自由网平差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4, 9(1): 82-93.
|
[16] |
吕言, 陈纪椿.
关于用伪观测法作亏秩平差的一点看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1, 6(1): 83-90.
|
[17] |
李德仁.
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正交附加参数组的建立及各类系统误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1, 6(2): 29-45.
|
[18] |
刘大杰.
论亏秩自由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1, 6(1): 6-27.
|
[19] |
朱圣源.
一等三角测量测站系统误差的数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0, 5(2): 40-45.
|
[20] |
郑肇葆.
系统误差对航带法区域网平差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0, 5(2): 4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