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京航, 桂志鹏, 申力, 吴华意, 刘洪波, 李锐, 梅宇翱, 彭德华.
顾及格网属性分级与空间关联的人口空间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9): 1364-1375.
doi: 10.13203/j.whugis20200379
|
[2] |
季航宇, 蔡忠亮, 姜莉莉, 李桂娥, 李伯钊.
出租车出行的空间不平等及其与人口结构的关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5): 766-776.
doi: 10.13203/j.whugis20190327
|
[3] |
刘涛, 张晓辉, 杜萍, 杜清运, 李爱勤, 龚丽芳.
文本大数据中地震应急的知识发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8): 1205-1213.
doi: 10.13203/j.whugis20200106
|
[4] |
陈占龙, 吕梦楼, 吴亮, 徐永洋.
基于特征矩阵和关联图的空间场景相似性度量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7): 956-96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50
|
[5] |
龚健雅, 耿晶, 吴华意.
地理空间知识服务概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8): 883-89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19
|
[6] |
田晶, 何遒, 周梦杰.
运用Q统计分析网络空间现象关联模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4): 486-491.
doi: 10.13203/j.whugis20120562
|
[7] |
宋鹰, 何宗宜.
基于粒计算的制图综合知识获取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748-751.
|
[8] |
沙宗尧, 李晓雷.
异质环境下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80-1484.
|
[9] |
朱玉, 张虹, 孔令东.
一种基于免疫算法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85-1489.
|
[10] |
李光强, 邓敏, 朱建军.
基于Voronoi图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2): 1242-1245.
|
[11] |
王家耀, 钱海忠.
制图综合知识及其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5): 382-386.
|
[12] |
葛小三.
基于网格技术的空间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2): 1105-1107.
|
[13] |
高文秀, 龚健雅.
基于知识的GIS专题数据综合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5): 400-404.
|
[14] |
沙宗尧, 边馥苓, 陈江平, 江聪世.
基于规则知识的空间推理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1): 45-50.
|
[15] |
李德仁, 王树良, 李德毅, 王新洲.
论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理论与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3): 221-233.
|
[16] |
陈斐, 杜道生.
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4): 391-396.
|
[17] |
李德仁, 王树良, 史文中, 王新洲.
论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6): 491-499.
|
[18] |
邸凯昌, 李德仁, 李德毅.
Rough集理论及其在GIS属性分析和知识发现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1): 6-10.
|
[19] |
邸凯昌, 李德仁, 李德毅.
空间数据发掘和知识发现的框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4): 328-332.
|
[20] |
徐丛, 王少伟, 顾冲时, 苏怀智.
融合空间关联性的特高拱坝位移概率性预测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0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