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畅柳, 武艳强, 杨博, 金涛.
唐山7.8级地震三维地表形变和断层运动特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6): 916-926.
doi: 10.13203/j.whugis20220159
|
[2] |
李佳田, 阿晓荟, 王聪聪, 高鹏, 朱志浩, 晏玲.
利用高帧频相机检测运动控制轴精细形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3): 388-395.
doi: 10.13203/j.whugis20190369
|
[3] |
李冲, 李建成, 黄瑞金, 谭理.
考虑欧拉矢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区域地壳运动速率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3): 362-366.
doi: 10.13203/j.whugis20120046
|
[4] |
丁开华, 许才军, 邹蓉, 胡友健.
利用GPS分析川滇地区活动地块运动与应变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7): 822-827.
|
[5] |
瞿伟, 张勤, 李振洪, 王庆良.
山西清徐地裂缝构造活动参数反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4): 421-425.
|
[6] |
王晓明, 成英燕, 蒋志浩, 刘立.
联合IGS站进行区域GPS大地网数据处理的两种方法讨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4): 416-420.
|
[7] |
王永哲, 李志伟, 朱建军, 胡俊.
融合多平台DInSAR数据解算拉奎拉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7): 859-863.
|
[8] |
罗三明, 杨国华, 李陶, 袁油新.
PSInSAR方法探测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形变过程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602-605.
|
[9] |
朱新慧, 孙付平, 王刃.
利用空间技术建立绝对板块运动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3): 282-285.
|
[10] |
瞿伟, 张勤, 王庆良, 李振洪.
渭河盆地现今地壳水平形变特征及区域构造活动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7): 830-834.
|
[11] |
乔学军, 陈顒, 王琪, 杨少敏.
首都圈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观测与构造活动模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7): 692-696.
|
[12] |
张剑清, 张春森, 贺少军.
双目序列影像三维运动参数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 43-46.
|
[13] |
朱新慧, 孙付平, 秦勇.
组合GPS和VLBI数据建立板块运动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604-608.
|
[14] |
黄金水.
小尺度地幔对流与海底地形抬升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6): 478-482.
|
[15] |
伍吉仓, 邓康伟, 陈永奇.
板块内部层状负位错模型及其反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671-674.
|
[16] |
许才军, 李志才.
华北地区活动地块边界带运动及块体内部变形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4): 348-351.
|
[17] |
姚宜斌, 刘经南, 施闯, 陶本藻.
ITRF97参考框架下的中国大陆区域地壳板块运动背景场的建立及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4): 363-366.
|
[18] |
许才军, 李金文, 晁定波.
青藏高原板块形变模型与地壳运动监测网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3): 244-249.
|
[19] |
李金文, 管泽霖.
下地幔侧向不均匀及绝对板块运动对大地水准面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2): 28-36.
|
[20] |
王乐洋, 邹阿健.
结合SAR和光学数据检索凯库拉Mw7.8地震三维形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