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党亚民, 程传录, 杨强, 蒋光伟, 孙洋洋.
珠峰及周边地区强震影响垂直形变特征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 26-35.
doi: 10.13203/j.whugis20210545
|
[2] |
毛卫华, 李婉秋, 李爱勤, 蒋涛, 吉渊明, 刘立, 王伟.
利用CORS站网监测温州-丽水区域环境负荷对地壳垂直形变和重力变化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0): 1508-1516.
doi: 10.13203/j.whugis20190004
|
[3] |
韩德强, 党亚民, 薛树强, 张龙平, 王虎, 齐珂.
GNSS卫星精密定轨全球地面基准站网随机优化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6): 799-805.
doi: 10.13203/j.whugis20170099
|
[4] |
施闯, 魏娜, 李敏, 宋伟伟, 楼益栋, 牛玉娇.
利用北斗系统建立和维持国家大地坐标参考框架的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1): 1635-1643.
doi: 10.13203/j.whugis20170237
|
[5] |
邹璇, 姜卫平, 苏利娜, 刘经南.
一种利用动态参考网实现单频接收机精密单点定位的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4): 403-407.
|
[6] |
卿芸, 李征航, 王彬.
用多卫星钟来建立自主定轨时的参考时间基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2): 1405-1408.
|
[7] |
闫伟, 欧吉坤, 袁运斌, DagobertoSalazar.
利用广播星历和区域参考网实现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0): 1190-1193.
|
[8] |
姜卫平, 赵倩, 刘鸿飞, 杨凯.
子网划分在大规模GNSS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389-391.
|
[9] |
刘经南.
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下一代发展方向——地基地球空间信息智能传感网络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253-256.
|
[10] |
李江卫, 刘经南, 肖建华, 王厚之.
CORS系统稳定性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7): 825-829.
|
[11] |
刘经南, 刘晖, 邹蓉, 魏娜.
建立全国CORS更新国家地心动态参考框架的几点思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1): 1261-1265.
|
[12] |
黄丁发, 周乐韬, 李成钢, 熊永良.
增强参考站网络RTK算法模型及其实验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1): 1344-1349.
|
[13] |
李健, 李建伟.
一种面向大规模基准站网的网格计算理论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92-995.
|
[14] |
黄丁发, 周乐韬, 李成钢, 徐锐.
增强虚拟参考站网络系统软件(VENUS)研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2): 172-176.
|
[15] |
李德仁, 闫军.
水下目标卫星导航定位修正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1): 1101-1105.
|
[16] |
周乐韬, 黄丁发, 李成钢, 徐锐.
一种实时探测参考站网络中周跳的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439-442.
|
[17] |
刘经南, 刘晖.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城市空间数据的基础设施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3): 259-264.
|
[18] |
姚宜斌, 刘经南, 施闯, 陶本藻.
ITRF97参考框架下的中国大陆区域地壳板块运动背景场的建立及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4): 363-366.
|
[19] |
陶本藻.
动态大地网的参考基准和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4): 8-17.
|
[20] |
陈永龄.
关于参考椭圆体定位的理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59, 3(3): 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