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儒雅, 何秀凤.
时序InSAR水库大坝形变监测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9): 1334-1341.
doi: 10.13203/j.whugis20170327
|
[2] |
冯文卿, 张永军.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进行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7): 875-881.
doi: 10.13203/j.whugis20140291
|
[3] |
卢骏, 戴吾蛟, 章浙涛.
大坝变形变系数回归建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 139-142.
|
[4] |
何俊, 刘万科, 张小红.
北斗短基线三频实测数据单历元模糊度固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3): 361-365.
|
[5] |
杨阳, 包腾飞.
基于SQL的坝体监测系统数据运算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2): 244-247.
|
[6] |
王伟, 沈振中.
大坝统计预警模型的改进粒子群耦合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87-991.
|
[7] |
丛培江, 顾冲时, 谷艳昌.
大坝安全监控指标拟定的最大熵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1): 1126-1129.
|
[8] |
王新洲, 邓兴升.
大坝变形预报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588-591.
|
[9] |
邓跃进, 董兆伟, 张正禄.
大坝变形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70-173.
|
[10] |
王新洲, 王树良.
模糊综合法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1): 42-46.
|
[11] |
刘耀林, 刘艳芳, 夏早发.
模糊综合评判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1): 71-75.
|
[12] |
吴子安.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回归分析中的因子选择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1): 20-26.
|
[13] |
刘耀林, 刘艳芳.
层次综合评判方法在城市土地分级中的应用——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2): 60-69.
|
[14] |
吴梦初.
光学系统价值工程综合评判及公差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1): 42-50.
|
[15] |
王建华.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建立制图基本资料选择评价数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2): 86-96.
|
[16] |
徐肇忠.
多层次模糊模型综合评判城市环境质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4): 35-44.
|
[17] |
沈邦兴.
多指标实验设计FUZZY综合评判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1): 57-65.
|
[18] |
徐培亮.
应用时间序列方法作大坝变形预报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3): 23-31.
|
[19] |
陈军, 孙玉国.
基于GIS的城市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4): 99-104.
|
[20] |
胡继才.
模糊综合评判及地形图质量的评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3): 114-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