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晶, 李全, 应玮.
基于小波变换的武汉市城乡边缘带识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2): 235-241.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53
|
[2] |
韦春桃, 张祖勋, 张剑清, 吴平.
分层Fourier-Melin变换相位相关的影像匹配初始视差的自动获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4): 452-456.
doi: 10.13203/j.whugis20130354
|
[3] |
张永军, 熊金鑫, 余磊, 凌霄.
严密定位模型辅助的国产卫星影像匹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8): 897-900.
doi: 10.13203/j.whugis201200178
|
[4] |
吴军, 何广静, 姚泽鑫, 彭智勇, 李俊, 唐敏.
相对仿射变换自适应模拟下的ASIFT宽基线立体匹配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2): 214-219.
doi: 10.13203/j.whugis20120557
|
[5] |
陈江平, 韩青, 胡晶, 张鹏林.
顾及小波变换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因子的多尺度相关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9): 1118-1121.
|
[6] |
陈亮, 朱长青, 任娜, 朱一姝.
利用小波变换的视频GIS数据数字水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0): 1256-1259.
|
[7] |
王伟, 宁津生, 罗志才, 汪海洪.
利用小波变换分离俯冲带重力异常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2): 187-190.
|
[8] |
宁津生, 王伟, 汪海洪, 罗佳.
应用小波变换确定琉球俯冲带的深部特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0): 1135-1137.
|
[9] |
余瑞星, 朱冰, 张科, 吕梅柏.
基于小波的ICM不变特征在图像匹配识别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2): 1225-1228.
|
[10] |
刘向龙, 李清泉.
基于金字塔结构的海量路面影像破损统计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4): 430-432.
|
[11] |
吴富梅, 杨元喜.
基于小波变换和序贯抗差估计的捷联惯导初始对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7): 617-620.
|
[12] |
蔡昌盛, 高井祥.
GPS周跳探测及修复的小波变换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 39-42.
|
[13] |
陈仁喜, 赵忠明, 王殷行.
基于整型小波变换的DEM数据压缩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4): 344-347.
|
[14] |
黄昕, 张良培, 李平湘.
基于小波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纹理分类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 66-69.
|
[15] |
李新双, 张良培, 李平湘, 吴波.
基于小波分量特征值匹配的高光谱影像分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3): 274-277.
|
[16] |
邵海梅, 梅天灿, 秦前清.
基于小波变换的扩频水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5): 626-629.
|
[17] |
王智均, 李德仁, 李清泉.
利用小波变换对影像进行融合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2): 137-142.
|
[18] |
耿则勋.
基于小波变换的遥感影像保持量测精度的压缩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187-187.
|
[19] |
曾湧, 廖明生, 张剑清, 沈未名.
保持匹配一致性的遥感影像压缩编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3): 245-247,251.
|
[20] |
邵巨良, 李德仁.
小波变换及其在影像表示中的应用和其方向选择性算法的改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2):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