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文豪, 李陶, 陈志国, 徐侃, 张校志.
基于子带干涉技术监测大型桥梁形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3): 334-340, 42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306
|
[2] |
肖雄武, 郭丙轩, 潘飞, 张春森, 薛万唱.
利用泰勒展开的点特征子像素定位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0): 1231-1235.
|
[3] |
张恒才, 陆锋, 陈洁.
移动对象时空轨迹及社交关系一体化数据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6): 711-718.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25
|
[4] |
吴华意, 刘波, 李大军, 凌南燕.
空间对象拓扑关系研究综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1): 1269-1276.
|
[5] |
孟妮娜, 艾廷华, 周校东.
顾及排序差异的对象群邻近关系相似性计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6): 737-741.
|
[6] |
刘岳峰, 杨忠智, 孙希龄, 司若辰.
空间实体的时态属性时间语义特征及代数表达框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9): 1097-1102.
|
[7] |
郭继发.
高阶模糊地理对象的方向关系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2): 1414-1417.
|
[8] |
刘波, 李大军, 阮见, 夏元平.
带空洞面对象间拓扑关系形式化描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 68-71.
|
[9] |
徐敬海, 李清泉.
基于时态GIS的导航电子地图增量更新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1): 1182-1185.
|
[10] |
吴长彬, 闾国年.
一种改进的基于事件-过程的时态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2): 1250-1253.
|
[11] |
舒红, 齐翠红.
地理信息时态不确定性的语义与计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7): 633-636.
|
[12] |
黄慧, 边馥苓.
时态GIS中的线面父子关系及其判定规则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2): 135-139.
|
[13] |
徐志红, 边馥苓, 陈江平.
基于事件语义的时态GIS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3): 311-315.
|
[14] |
张子平, 肖平, 龚健雅.
时态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数据结构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141-144.
|
[15] |
杜道生, 舒红.
基于同步数据项组和碎分拓扑弧段时间标记的时态地理数据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2): 96-101.
|
[16] |
乐燕芬, 陈军.
顾及时态地块的土地划拨时空数据组织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3): 222-228.
|
[17] |
黄明智, 张祖勋.
N1NF时态数据库及其更新操作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2): 139-144.
|
[18] |
邓朝晖, 卢健, 林宗坚.
基于子图运算的空间数据拓扑关系及其自动生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1): 23-27.
|
[19] |
陈军, 陈尚超, 唐治锋.
用非第一范式关系表达GIS时态属性数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1): 12-17.
|
[20] |
林爱文.
武汉地区断裂构造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3): 69-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