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石波, 王云鹏, 李太恒.
基准站观测数据加密方法及其在差分GNSS后处理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5): 651-657.
doi: 10.13203/j.whugis20160339
|
[2] |
刘金钊, 王同庆, 陈兆辉, 张品, 朱传东, 张双喜, 王岩.
利用滑动窗口的多项式拟合算法进行重力位场区域-剩余异常分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0): 1478-1482.
doi: 10.13203/j.whugis20170027
|
[3] |
胡超, 王潜心, 王中元, 彭小强.
一种基于观测方程GDOP值的优化选站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6): 838-844.
doi: 10.13203/j.whugis20150550
|
[4] |
周东旭, 周兴华, 张化疑, 王朝阳, 唐秋华.
利用GPS连续观测进行中国沿海验潮站地壳垂直形变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4): 516-52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714
|
[5] |
赵建虎, 董江, 柯灝, 张红梅.
远距离高精度GPS潮汐观测及垂直基准转换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6): 761-766.
doi: 10.13203/j.whugis20130314
|
[6] |
敖敏思, 朱建军, 胡友健, 曾云, 刘亚东.
利用SNR观测值进行GPS土壤湿度监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 117-120+127.
|
[7] |
易重海, 朱建军, 陈永奇, 戴吾蛟.
顾及卫星钟差插值误差的GPS精密单点定位观测值随机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0): 1165-1168.
|
[8] |
李博峰, 沈云中, 楼立志.
GPS中长基线观测值随机特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2): 176-180.
|
[9] |
于兴旺, 张小红, 刘经南, 赵莹.
GPS/DR原始观测值组合导航定位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236-239.
|
[10] |
戴吾蛟, 丁晓利, 朱建军.
基于观测值质量指标的GPS观测量随机模型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7): 718-722.
|
[11] |
章红平, 施闯, 唐卫明.
地基GPS区域电离层多项式模型与硬件延迟统一解算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8): 805-809.
|
[12] |
张鹏, 蒋志浩, 秘金钟, 党亚民.
我国GPS跟踪站数据处理与时间序列特征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3): 251-254.
|
[13] |
付建红, 袁修孝.
基准站设置对POS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398-401.
|
[14] |
张诗玉, 钟敏, 唐诗华.
我国GPS基准站地壳垂直形变的大气负荷效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2): 1090-1093.
|
[15] |
刘根友, 朱耀仲, 许厚泽, 张为民.
GPS监测中国沿海验潮站垂直运动观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2): 1044-1047.
|
[16] |
焦文海, 魏子卿, 郭海荣, 符养.
联合GPS基准站和验潮站数据确定海平面绝对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0): 901-904.
|
[17] |
秘金钟, 李毓麟, 张鹏, 蒋志浩.
GPS基准站坐标与速度场精度及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9): 763-767,782.
|
[18] |
乔学军, 王琪, 吴云, 杜瑞林.
中国大陆GPS基准站的时间序列特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4): 413-416.
|
[19] |
童恒庆.
使用正交多项式核的密度导数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3): 302-305.
|
[20] |
韩绍伟.
GPS载波相位观测值处理方法的等价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1): 68-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