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振洪, 李鹏, 丁咚, 王厚杰.
全球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1927-1942.
doi: 10.13203/j.whugis20180295
|
[2] |
李精忠, 刘剑炜, 杨泽龙.
DEM数据谷地分维值的估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1): 1277-1281.
|
[3] |
王雷, 杨勤科, 王春梅, 龙永清.
采样数据密度及栅格尺寸对高程中误差的影响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3): 366-369.
|
[4] |
胡海, 游涟, 胡鹏, 彭会琨.
数字高程模型内插方法的分析和选择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82-85.
|
[5] |
陈楠, 王钦敏.
基于地形因子信息量的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的选择——以黄土高原的研究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692-695.
|
[6] |
胡鹏, 高俊.
数字高程模型的数字综合原理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40-942.
|
[7] |
胡鹏, 白轶多, 胡海.
数字高程模型生成中的高程序同构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3): 352-357.
|
[8] |
刘水强, 陈继业, 朱鸿鹏.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伪装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6): 652-655.
|
[9] |
白建军, 赵学胜, 陈军.
基于椭球面三角格网的数字高程建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5): 383-387.
|
[10] |
周春霞, 鄂栋臣, 廖明生.
InSAR用于南极测图的可行性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7): 619-623.
|
[11] |
蔡金华, 龙毅, 毋河海, 陈丹.
基于反S数学模型的地图目标分形无标度区自动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3): 249-253.
|
[12] |
杨杰, 廖明生, 江万寿, 杨文.
从单幅雷达影像提取地面高程信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6): 537-541.
|
[13] |
朱庆, 李志林, 龚健雅, 眭海刚.
论我国“1:1万数字高程模型的更新与建库”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29-133.
|
[14] |
毋河海.
分维扩展的数值试验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4): 329-336.
|
[15] |
王桥, 毋河海.
地图图斑群自动综合的分形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1): 59-63.
|
[16] |
王桥.
分形地学图形处理中几个理论问题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4): 382-386,402.
|
[17] |
张继贤, 李德仁.
影像纹理的多标度分形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2): 106-111.
|
[18] |
吴纪桃, 王桥.
地图图斑形状特征的量化及其分形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2): 129-134.
|
[19] |
王桥.
线状地图要素的自相似性分析及其自动综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2): 123-128.
|
[20] |
邱卫宁.
根据等高线建立数字高程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3): 199-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