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思麒, 王韬, 何秀凤, 万其昌.
一种微型地基干涉变形监测雷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1): 1801-1808.
doi: 10.13203/j.whugis20190474
|
[2] |
戴可人, 卓冠晨, 许强, 李振洪, 李为乐, 管威.
雷达干涉测量对甘肃南峪乡滑坡灾前二维形变追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2): 1778-1786, 1796.
doi: 10.13203/j.whugis20190092
|
[3] |
常沛, 周春霞, 墙强.
利用双差干涉测量方法提取Jelbart冰架接地线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1): 1458-1462.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82
|
[4] |
刘利敏, 宫辉力, 余洁, 陈蓓蓓.
一种PSInSAR干涉测量公共主影像选择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2): 1594-1599,1612.
doi: 10.13203/j.whugis20150711
|
[5] |
李永生, 张景发, 李振洪, 罗毅.
利用短基线集干涉测量时序分析方法监测北京市地面沉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1): 1374-1377.
|
[6] |
周文斌, 许文斌, 李志伟, 汪长城.
考虑高程信息的MERIS水汽插值及其在ASAR干涉图大气改正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963-977.
|
[7] |
史磊, 李平湘, 杨杰.
混合三角网极化干涉SAR影像配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3): 330-333.
|
[8] |
蒋厚军, 廖明生, 张路, 王腾.
高分辨率雷达卫星COSMO-SkyMed干涉测量生成DEM的实验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9): 1055-1058.
|
[9] |
周志伟, 鄢子平, 刘苏, 李振洪.
永久散射体与短基线雷达干涉测量在城市地表形变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8): 928-931.
|
[10] |
宋小刚, 李德仁, 廖明生, 程亮.
基于GPS观测量的InSAR干涉图中对流层改正方法及其论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3): 233-236.
|
[11] |
董玉森, GeLinlin, ChangHsingchun, 张志.
基于差分雷达干涉测量的矿区地面沉降监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888-891.
|
[12] |
李陶, 刘经南, 廖明生.
重复轨道差分干涉测量参数模型的建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8): 744-747.
|
[13] |
李德仁, 廖明生, 王艳.
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8): 664-668.
|
[14] |
任坤, Veronique Prinet, 是湘全.
基于地理定位的星载InSAR去平地效应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3): 326-329.
|
[15] |
詹总谦, 钱俊, 舒宁.
基于区域分割和编码的相位解缠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3): 316-320.
|
[16] |
舒宁.
关于雷达影像干涉测量的若干理论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2): 155-159.
|
[17] |
余飞鸿, 梁荫中.
利用LAU效应测定干涉滤光片的中心透过率波长值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4): 31-37.
|
[18] |
薄志鹏, 李小洁, 张胜利.
论三角水准测量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2): 52-58.
|
[19] |
王跃虎.
利用GPS信号源进行干涉法测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7, 12(2): 29-40.
|
[20] |
秦宏楠, 马海涛, 于正兴, 刘玉溪.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动态高频次数据用于滑坡早期预警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
doi: 10.13203/j.whugis20220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