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元喜, 任夏.
自主卫星导航的空间基准维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1780-1787.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69
|
[2] |
常志巧, 胡小工, 郭睿, 周善石, 何峰, 董恩强, 李晓杰, 董文丽.
北斗导航卫星相位中心修正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6): 860-866.
doi: 10.13203/j.whugis20160140
|
[3] |
李德仁, 沈欣, 李迪龙, 李仕学.
论军民融合的卫星通信、遥感、导航一体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1): 1501-1505.
doi: 10.13203/j.whugis20170227
|
[4] |
王成, 施闯, 段兵兵, 刘晓莉.
利用位置与云计算建立电离层TEC主动式播发平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3): 304-309.
doi: 10.13203/j.whugis20130307
|
[5] |
马洋, 欧吉坤, 袁运斌, 霍星亮, 丁文武.
导航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变化估计及对LEO精密定轨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7): 894-900.
doi: 10.13203/j.whugis20130626
|
[6] |
胡毅, 宋茂忠, 孟斌.
导航卫星卷积码序列MAP译码算法分析与改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3): 267-270.
doi: 10.13203/j.whugis20120053
|
[7] |
任锴, 宋小勇, 贾小林, 欧阳桂崇.
一种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导航策略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1): 1356-1359.
|
[8] |
李德仁, 眭海刚, 单杰.
论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支撑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505-512.
|
[9] |
黄龙, 唐小妹, 王飞雪.
卫星导航接收机抗欺骗干扰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1): 1344-1347.
|
[10] |
孟领坡, 吴杰, 袁义双.
载波相位差分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271-275.
|
[11] |
李星星, 徐运, 王磊.
非差导航卫星实时/事后精密钟差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6): 661-664.
|
[12] |
孙保琪, 欧吉坤, 盛传贞, 刘吉华.
一种适于Compass周跳探测的三频数据优化组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0): 1157-1160.
|
[13] |
姚静, 聂鹏程, 易东云, 朱炬波.
基于组合卫星导航系统的编队卫星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 92-96.
|
[14] |
江鹏, 施闯, 吴曼青.
北斗卫星导航中基于Farrow插值的联合码环载波环的仿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548-551.
|
[15] |
牛飞, 韩春好, 张义生.
局部电离层异常对局域增强系统的影响及其监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4): 444-448.
|
[16] |
牛飞, 韩春好, 张义生, 常守峰.
导航卫星星载原子钟异常监测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585-588.
|
[17] |
李德仁, 闫军.
水下目标卫星导航定位修正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1): 1101-1105.
|
[18] |
陈南.
卫星导航系统导航电文结构的性能评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5): 512-515.
|
[19] |
路晓峰, 贾小林, 杨志强.
利用SLR和GPS双频相位平滑伪距资料测定导航卫星钟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3): 237-240.
|
[20] |
陈金平, 焦文海, 马骏, 宋小勇.
基于星间测距/轨道定向参数约束的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5): 439-4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