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涌涛, 赵昂, 李建文, 车通宇, 潘林, 陈晨.
单站区域电离层TEC建模及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 69-78.
doi: 10.13203/j.whugis20190286
|
[2] |
冯建迪, 赵珍珍, 韩保民, 钟慧鑫, 朱云聪.
一种适合MSNA区域的单站TEC经验模型:以ohi3站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2): 270-279,288.
doi: 10.13203/j.whugis20190211
|
[3] |
汤俊, 毛文飞.
多尺度ARMA残差修正模型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探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6): 791-798.
doi: 10.13203/j.whugis20170321
|
[4] |
朱永兴, 谭述森, 明锋, 崔先强.
顾及经纬度方向异性的电离层TEC IDW插值及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1): 1605-1612.
doi: 10.13203/j.whugis20180233
|
[5] |
舒宝, 刘晖, 张明, 吴丹.
北斗系统硬件延迟解算及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2): 279-284.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58
|
[6] |
宋福成, 时爽爽, 冯建迪.
基于Chapman函数的电离层TEC同化模型构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6): 784-790.
doi: 10.13203/j.whugis20150101
|
[7] |
冯建迪, 姜卫平, 王正涛.
基于IGS的南北半球TEC非对称性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0): 1354-1359.
doi: 10.13203/j.whugis20130673
|
[8] |
王泽民, 车国伟, 安家春.
南极威德尔海电离层异常的综合观测及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1): 1421-1427.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70
|
[9] |
安家春, 章迪, 杜玉军, 张辛.
极区电离层梯度的特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 75-79.
|
[10] |
聂文锋, 胡伍生, 潘树国, 宋玉兵.
利用GPS双频数据进行区域电离层TEC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9): 1022-1027.
doi: 10.13203/j.whugis20130046
|
[11] |
汤俊, 姚宜斌, 陈鹏, 张顺.
利用EMD方法改进电离层TEC预报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4): 408-411.
|
[12] |
蔡华, 李子申, 王敏, 孙汉荣.
汶川Mw7.9与日本Mw9.0地震同震电离层扰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6): 716-719.
|
[13] |
章红平, 韩文慧, 黄玲, 耿长江.
地基GNSS全球电离层延迟建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0): 1186-1189.
|
[14] |
陈鹏, 姚宜斌, 吴寒.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报电离层TEC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267-270.
|
[15] |
王泽民, 安家春, 孙伟, 赵莹.
利用掩星和地基GPS研究日食电离层效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1-5.
|
[16] |
刘旭春, 易武, 李维功, 杨军.
利用GPS对太阳耀斑进行监测及预报的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5): 484-487.
|
[17] |
孟泱, 王泽民, 鄂栋臣.
基于GPS数据的地震前电离层TEC异常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81-84.
|
[18] |
蔡昌盛, 李征航, 赵晓峰.
太阳耀斑的GPS监测方法及实例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4): 422-424.
|
[19] |
程鹏飞, 李夕银, 马建平.
两种GPS测定电离层电子密度模型的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6): 524-528.
|
[20] |
张小红, 李征航, 蔡昌盛.
用双频GPS观测值建立小区域电离层延迟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2): 140-143,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