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曾安敏, 明锋, 吴富梅.
坐标参考框架长期解内约束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9): 1447-1451.
doi: 10.13203/j.whugis20190453
|
[2] |
朱永兴, 谭述森, 任夏, 贾小林.
GNSS全球广播电离层模型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5): 768-775.
doi: 10.13203/j.whugis20180439
|
[3] |
应申, 庄园, 黄丽娜, 陈乃镔, 张雯博.
性别和认知差异对三维空间寻路结果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3): 317-324.
doi: 10.13203/j.whugis20190184
|
[4] |
赵齐乐, 杨超, 耿涛, 马福建, 张强.
NTCM广播电离层模型性能评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5): 655-660.
doi: 10.13203/j.whugis20170348
|
[5] |
程鹏飞, 文汉江, 刘焕玲, 董杰.
卫星大地测量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 48-54.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56
|
[6] |
常宜峰, 种洋, 柴洪洲, 王兴涛, 刘晓刚.
世界地磁场模型精度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0): 1398-1403.
doi: 10.13203/j.whugis20140625
|
[7] |
王利朋, 刘成龙, 刘胜, 何林烜.
坐标参数化的平面基准转换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0): 1409-1413.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16
|
[8] |
张清华, 隋立芬, 甘雨, 肖国锐, 戚国宾.
WGS84与ITRS基准转换参数估计及长期演化特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3): 395-400.
|
[9] |
王成, 王解先, 段兵兵.
附有国际参考电离层约束的全球电离层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1): 1340-1346.
|
[10] |
汤俊, 姚宜斌, 陈鹏, 张顺.
利用EMD方法改进电离层TEC预报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4): 408-411.
|
[11] |
匡翠林, 金蕾.
精密单点定位的高阶电离层误差改正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8): 888-891.
|
[12] |
张小红, 任晓东, 郭斐.
顾及电离层延迟高阶项改正的精密单点定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8): 883-887.
|
[13] |
涂锐, 黄观文, 张勤, 王利.
利用单基准站改正信息和电离层参数估计的单频PPP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2): 170-173.
|
[14] |
邹蓉, 刘晖, 魏娜, 李敏.
COMPASS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和维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31-436.
|
[15] |
邹蓉, 刘晖, 杨蜀江.
伽利略地球参考框架对建立我国自主的地球参考框架的启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1): 1266-1270.
|
[16] |
郭东美, 李军, 熊熊, 刁法启.
地壳运动速度场的数据融合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2): 212-215.
|
[17] |
李征航, 陈锴, 刘万科, 黄欢.
顾及f~3项的电离层延迟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2): 139-143.
|
[18] |
陈俊勇.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2000(ITRF2000)的定义及其参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753-756.
|
[19] |
伍岳, 孟泱, 王泽民, 徐绍铨.
GPS现代化后电离层折射误差高阶项的三频改正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601-603.
|
[20] |
徐天河, 杨元喜.
坐标转换模型尺度参数的假设检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1): 7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