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应申, 庄园, 黄丽娜, 陈乃镔, 张雯博.
性别和认知差异对三维空间寻路结果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3): 317-324.
doi: 10.13203/j.whugis20190184
|
[2] |
徐丰, 牛继强, 林昊, 陈时雨, 张兵兵, 陈飞燕.
利用等距同构建立多尺度空间实体相似性度量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9): 1399-1406.
doi: 10.13203/j.whugis20170344
|
[3] |
陈占龙, 吕梦楼, 吴亮, 徐永洋.
基于特征矩阵和关联图的空间场景相似性度量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7): 956-96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50
|
[4] |
段平, 盛业华, 张思阳, 吕海洋, 王亭.
顾及异向性的局部径向基函数三维空间插值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5): 632-637.
doi: 10.13203/j.whugis20130422
|
[5] |
谢明霞, 王家耀, 郭建忠, 陈科.
不等距划分的高维相似性度量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7): 780-783.
|
[6] |
罗广祥, 弓晓敏, 韩英英, 卢国梁.
面状要素空间邻近度量化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602-605.
|
[7] |
赵双明, 郭秋燕, 罗研, 吴巍.
基于四元数的三维空间相似变换解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0): 1214-1217.
|
[8] |
卢秀山, 冯遵德.
观测结构的度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8): 831-833.
|
[9] |
胡鹏, 范青松, 胡海.
椭球上的测地变换和Voronoi图的生成——地理空间度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9): 825-828.
|
[10] |
阎平, 江万寿.
DSM数据中多层次、多直角房屋的三维重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6): 492-495.
|
[11] |
金宝轩, 边馥苓.
面向三维空间信息应用的网格框架体系及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0): 920-923.
|
[12] |
胡鹏, 刘沛兰, 胡海, 杨传勇.
地球信息的度量空间和Global GIS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317-321.
|
[13] |
朱长青, 张国芹, 王光霞.
GIS中三维空间直线的误差熵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5): 405-407.
|
[14] |
邵振峰, 李德仁, 程起敏.
基于航空立体影像对的复杂房屋三维拓扑重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1): 999-1003.
|
[15] |
金宝轩, 边馥苓.
网格环境下的三维空间数据互操作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2): 1075-1079.
|
[16] |
李建华, 边馥苓.
工程地质三维空间建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1): 25-30.
|
[17] |
卢秀山, 宁津生, 冯尊德, 郭英.
观测有效性的度量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144-148.
|
[18] |
陈军, 郭薇.
三维空间实体间拓扑关系的矩阵描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4): 359-363.
|
[19] |
郭薇, 陈军.
基于流形拓扑的三维空间实体形式化描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3): 201-206.
|
[20] |
刘经南, 佘彬彬.
不同类三维空间定位网联合处理的坐标转换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2): 4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