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秀丽, 赵勇, 刘万增, 李然, 赵婷婷, 彭云璐.
测绘地理信息应急快速制图系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8): 1303-1311.
doi: 10.13203/j.whugis20200139
|
[2] |
李鹤元, 安晓亚, 陈刚, 金澄.
一种地理信息服务动态负载均衡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1): 1524-1529.
doi: 10.13203/j.whugis20140633
|
[3] |
胡磊, 乐鹏, 龚健雅, 张锡宁.
异步地理信息网络处理服务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5): 679-685.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13
|
[4] |
单杰, 秦昆, 黄长青, 胡翔云, 余洋, 胡庆武, 林志勇, 陈江平, 贾涛.
众源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4): 390-396.
doi: 10.13203/j.whugis20130633
|
[5] |
李德仁, 眭海刚, 单杰.
论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支撑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505-512.
|
[6] |
李德仁, 钱新林.
浅论自发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4): 379-383.
|
[7] |
杜云艳, 冯文娟, 何亚文, 肖如林.
网络环境下的地理信息服务集成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347-349.
|
[8] |
徐开明, 吴华意, 龚健雅.
基于多级异构空间数据库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机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4): 402-404.
|
[9] |
吴华意, 章汉武.
地理信息服务质量(QoGIS):概念和研究框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385-388.
|
[10] |
田智慧, 胡鹏, 武舫, 熊伟.
公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查询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359-361.
|
[11] |
王新洲, 柳宗伟, 陈顺清.
城市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模式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3): 226-231.
|
[12] |
陈能成, 龚健雅, 鄂栋臣.
互联网南极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2): 132-136.
|
[13] |
袁相儒, 陈能成, 龚健雅.
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分布式超地图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4): 299-304.
|
[14] |
史文中.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几何特征的误差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1): 18-20,25.
|
[15] |
朱庆.
三维动态交互式可视化模型——-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三维表示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124-127.
|
[16] |
朱国宾, 边馥苓, 刘玉贤.
基于Intranet机制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4): 333-337.
|
[17] |
李清泉, 李德仁.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结构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2): 128-133.
|
[18] |
杜清运.
微机地理信息系统上图形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1): 57-65.
|
[19] |
蓝运超, 杨仁.
城市系统规划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1): 85-91.
|
[20] |
王家耀.
关于地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的思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6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