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眭海刚, 陈光, 胡传文, 宋志娜.
光学遥感影像与GIS数据一体化的水体分割、配准与提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9): 1145-115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60
|
[2] |
刘凤珠, 张景雄, 林宗坚, 阳柯.
多光谱遥感影像的灰度与纹理信息测度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3): 415-42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329
|
[3] |
包磊, 罗兵, 秦小麟.
利用灰集进行空间区域拓扑关系不确定性定量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6): 731-733.
|
[4] |
舒红, 齐翠红.
地理信息时态不确定性的语义与计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7): 633-636.
|
[5] |
程涛, 邓敏, 李志林.
空间目标不确定性的表达方法及其在GIS中的应用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389-393.
|
[6] |
张晓东, 李德仁, 龚健雅, 秦前清.
遥感影像与GIS分析相结合的变化检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3): 266-269.
|
[7] |
史玉峰, 史文中, 靳奉祥.
GIS中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的混合熵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 82-85.
|
[8] |
王涛, 蔡晓斌, 陈晓玲, 吴玮.
基于RS/GIS技术与数值计算的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0): 917-920.
|
[9] |
刘春, 史文中, 刘大杰.
GIS空间数据面元与线元不确定性的关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 65-68.
|
[10] |
高劲松, 关泽群.
基于遥感和GIS的选址策略研究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778-781.
|
[11] |
胡圣武, 王新洲, 潘正风, 陶本藻.
GIS中的模糊不确定性以及处理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5): 417-420.
|
[12] |
曹瑜, 胡光道, 杨志峰, 沈珍瑶.
基于GIS有利成矿信息的综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167-176.
|
[13] |
柳宗伟, 王新洲, 陈顺清.
城市人口GIS中数据的不确定性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6): 627-631.
|
[14] |
陶本藻, 蓝悦明.
GIS叠置位置不确定度的统计估计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2): 101-104.
|
[15] |
张保钢, 朱凌, 朱光.
GIS中位置信息的通用数据质量模型及其质量控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34-137,141.
|
[16] |
眭海刚, 朱庆, 龚健雅.
基于DEM及GIS的最佳位置的自动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38-141.
|
[17] |
刘文宝.
GIS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理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186-186.
|
[18] |
方国柱, 张正禄, 章传银.
工程高边坡稳定性评价的信息量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4): 344-349.
|
[19] |
李德仁, 彭美云, 张菊清.
GIS中线要素的定位不确定性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4): 283-288.
|
[20] |
蓝运超, 杨仁.
城市系统规划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1): 8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