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唐新明, 刘昌儒, 张恒, 王霞, 李国元, 莫凡, 李丰翔.
高分七号卫星立体影像与激光测高数据联合区域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10): 1423-143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417
|
[2] |
熊新, 靳国旺, 张红敏, 王岩.
基于史赖伯规则的机载InSAR区域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9): 1292-1299, 1305.
doi: 10.13203/j.whugis20150803
|
[3] |
陈乾福, 黄国满, 杨书成, 花奋奋, 卢丽君.
利用三维重建模型的机载InSAR区域网平差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2): 157-162.
doi: 10.13203/j.whugis20141013
|
[4] |
吕志鹏, 伍吉仓, 公羽.
利用四元数改进大旋转角坐标变换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4): 547-553.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71
|
[5] |
岳昔娟, 韩春明, 窦长勇, 赵迎辉.
机载InSAR区域网平差数学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 59-63.
|
[6] |
张过, 潘红播, 唐新明, 李德仁, 许妙忠, 周平, 祝小勇.
资源三号测绘卫星长条带产品区域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9): 1098-1102.
doi: 10.13203/j.whugis20130059
|
[7] |
闫利, 姜芸, 王军.
利用视线向量的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严格几何处理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2): 1451-1455.
|
[8] |
龚辉, 姜挺, 江刚武, 张锐.
利用单位对偶四元数进行航空影像区域网平差解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2): 154-159.
|
[9] |
张小红, 郭斐, 李星星.
IGS卫星钟差产品采样间隔对PPP精度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2): 152-155.
|
[10] |
陈传法, 岳天祥, 张照杰.
高精度曲面模型的解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365-368.
|
[11] |
汪志明, 花向红, 陈远, 郭斐.
GPS/DR组合Kalman滤波模型及性能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9): 1102-1105.
|
[12] |
王春, 汤国安, 刘学军, 陶旸.
特征嵌入式数字高程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0): 1149-1154.
|
[13] |
袁修孝, 明洋.
大重叠度面阵航空数码影像的自动转点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505-508.
|
[14] |
袁修孝, 吴珍丽, 季顺平.
POS影像外方位元素相关性对模型上下视差理论精度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889-893.
|
[15] |
黄国满, 岳昔娟, 赵争, 范洪冬.
基于多项式正射纠正模型的机载SAR影像区域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6): 569-572.
|
[16] |
袁修孝, 付建红, 颜佩丽, 罗新.
POS数据用于立体模型恢复时的上下视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856-859.
|
[17] |
袁修孝, 季顺平, 谢酬.
基于已知定向参数影像的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1): 955-959.
|
[18] |
袁修孝, 付迎春, 张过, 付建红.
多级空间信息网格间的平面坐标变换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2): 110-114.
|
[19] |
张剑清, 张勇, 程莹.
基于新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8): 659-663.
|
[20] |
袁修孝, 朱武, 武军郦, 王瑞幺.
无地面控制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0): 852-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