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李盈, 李东宸, 任景莉.
多阶段动态时滞动力学模型的COVID-19传播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5): 658-666.
doi: 10.13203/j.whugis20200206
|
[2] |
孙和平, 刘清超, 崔小明, 徐建桥.
利用重力和VLBI技术检测地球液态核的动力学效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2058-2063.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10
|
[3] |
李增科, 高井祥, 王坚, 胡洪.
利用牛顿插值的GPS/INS组合导航惯性动力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5): 591-595.
doi: 10.13203/j.whugis20120190
|
[4] |
刘殿锋, 刘耀林, 刘艳芳, 赵翔.
多目标微粒群算法用于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6): 751-755.
|
[5] |
张波, 秦宇, 郝千婷, 汪先锋.
水污染事故水质时空模拟和动态调控仿真系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9): 1108-1112.
|
[6] |
刘耀林, 夏寅, 刘殿锋, 洪晓峰.
基于目标规划与模拟退火算法的土地利用分区优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7): 762-765.
|
[7] |
刘耀林, 洪晓峰, 刘殿锋, 夏寅.
利用模拟退火算法的村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调控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6): 752-755.
|
[8] |
崔先强, 杨元喜, 许国昌.
将GPS广播星历算法作为低轨卫星动力学模型的综合定轨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2): 1478-1481.
|
[9] |
刘耀林, 国洪艳, 唐旭, 赵翔.
面向多层次公众认知需求的土地利用规划信息重构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5): 556-559.
|
[10] |
曹江丽, 孙潮义.
多目标遗传算法在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4): 441-445.
|
[11] |
张波, 王桥, 孙强, 李顺.
基于SD-GIS的突发水污染事故水质时空模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3): 348-351.
|
[12] |
王汉花, 刘艳芳.
基于MOP-CA整合模型的土地利用优化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174-177.
|
[13] |
高为广, 杨元喜, 张双成.
顾及动力学模型误差影响的GPS/INS组合导航自适应滤波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2): 191-194.
|
[14] |
杨国清, 刘耀林, 吴志峰.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414-418.
|
[15] |
张兴福, 沈云中.
利用动力学法标校CHAMP卫星加速度计数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2): 176-179.
|
[16] |
杨小雄, 刘耀林, 王晓红, 段滔.
基于约束条件的元胞自动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2): 1164-1167.
|
[17] |
耿红, 王泽民.
基于灰色线性规划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2): 167-171.
|
[18] |
吴虹.
t-GIS与环境动力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1): 60-65.
|
[19] |
程建权, 兰运超, Jan Turkstra.
协同学在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1): 56-59.
|
[20] |
贾华, 祝国瑞.
土地利用规划中农作物单产预测的灰色-马尔可夫链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149-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