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远刚, 郭庆胜, 孙雅庚, 杨乃, 郑春燕.
地图自动综合中Beams移位算法的实现与改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4): 450-454,54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343
|
[2] |
江海东, 张可能.
空间划分多因子耦合PDE模型与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8): 1060-1065.
doi: 10.13203/j.whugis20130747
|
[3] |
孙雅庚, 郭庆胜, 刘远刚, 吕秀琴, 郑春燕.
顾及格式塔原则的建筑物群移位实数编码遗传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2): 269-273.
|
[4] |
闫浩文, 王邦松.
地图点群综合的加权Voronoi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9): 1088-1091.
|
[5] |
聂建亮, 程传录, 郭春喜, 蒋光伟.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因子自适应滤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2): 136-139.
|
[6] |
潘东华, 王静爱, 贾慧聪.
线状自然灾害风险地图的自动综合——以铁路承灾体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2): 1500-1503.
|
[7] |
崔生成, 杨世植, 乔延利, 赵强.
基于偏差原则和正则化方法反演晴空地表BRDF和反照率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98-503.
|
[8] |
黄亚锋, 艾廷华, 刘鹏程.
顾及Gestalt认知效应的线性岛屿模式识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6): 717-720.
|
[9] |
闫超德, 赵仁亮, 陈军, 赵学胜.
基于邻近的移动地图自适应可视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2): 1112-1115.
|
[10] |
冯文灏.
工业测量方法及其选用的基本原则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4): 331-336.
|
[11] |
毋河海.
地图信息自动综合基本问题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5): 377-386.
|
[12] |
郭庆胜.
地图自动综合问题的分解和基本算子集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49-153.
|
[13] |
黄文骞.
彩色地图图像的自动分色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3): 219-221.
|
[14] |
毋河海.
自动综合的结构化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3): 277-285.
|
[15] |
王桥, 毋河海.
地图图斑群自动综合的分形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1): 59-63.
|
[16] |
王桥.
线状地图要素的自相似性分析及其自动综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2): 123-128.
|
[17] |
艾自兴.
河流自动综合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S1): 27-31.
|
[18] |
吴晓清.
权因子法方差分量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4): 8-15.
|
[19] |
李霖.
地图拓扑数据的自动组织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7, 12(4): 46-53.
|
[20] |
毋河海.
地貌形态自动综合的原理与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1, 6(1): 4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