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山洪.
深空探测器射电跟踪数据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2): 323-323.
doi: 10.13203/j.whugis20210685
|
[2] |
王嘉琛, 刘根友, 郭爱智, 陈润静.
相对定位双差模型中的天线相位缠绕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 38-45, 104.
doi: 10.13203/j.whugis20190112
|
[3] |
陈源军, 易重海.
基于站际历元二次差模型探测与修复周跳的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6): 845-85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848
|
[4] |
唐卫明, 崔健慧, 惠孟堂.
北斗区域星座对相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8): 1107-111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348
|
[5] |
郭丽, 李金岭, 童锋贤, 王广利, 黄飞, 刘庆会, 郑鑫, 郑为民.
同波束VLBI技术对嫦娥三号巡视器的高精度相对定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8): 1125-113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39
|
[6] |
牛犇, 黄勇, 赵斌, 杨少敏.
利用TrackRT进行GPS实时动态形变监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 60-64.
|
[7] |
杨成月, 李清泉, 刘建明.
使用双基站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电网连续灾害追踪与预警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3): 303-306.
|
[8] |
.
使用双基站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电网连续灾害追踪与预警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3): 303-.
|
[9] |
冯欣, 张鹏, 徐亚明, 邹进贵.
一种利用K均值聚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0): 1257-1260.
|
[10] |
江楠, 徐天河, 许艳.
接收机天线整流罩对GPS定位精度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5): 566-570.
|
[11] |
付小晶, 张国印, 马春光.
异构传感器网络基于身份的认证及密钥协商方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5): 582-586.
|
[12] |
马春光, 楚振江, 王九如, 王慧强.
异构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框架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5): 509-511.
|
[13] |
李德仁, 龚健雅, 邵振峰.
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2): 127-132.
|
[14] |
徐卫明, 殷晓冬, 王春瑞.
利用海面传感器网络的协同定位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15-1418.
|
[15] |
马春光, 耿贵宁, 王慧强, 尚治国.
基于多项式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预分配方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0): 1022-1025.
|
[16] |
王新胜, 詹永照, 王良民.
能量有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拓扑控制协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0): 1042-1045.
|
[17] |
吴仲城, 卞亦文, 汪增福.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及其即插即用接口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242-247.
|
[18] |
李以赫, 文剑光.
重力方向传感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3): 263-268.
|
[19] |
高贤君, 冉树浩, 张广斌, 杨元维.
基于多特征融合与对象边界联合约束网络的建筑物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
doi: 10.13203/j.whugis20210520
|
[20] |
王珂, 关慧珍, 胡楚丽, 晁怡.
连续立体空间下传感器节点覆盖部署方法研究:以水质监测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