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海坤, 赵丽华, 张勤, 瞿伟, 聂建亮.
利用附加系统误差参数的升降轨InSAR-GPS数据融合方法建立三维形变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9): 1362-1368.
doi: 10.13203/j.whugis20160461
|
[2] |
王茹, 杨天亮, 杨梦诗, 廖明生, 林金鑫, 张路.
PS-InSAR技术对上海高架路的沉降监测与归因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2050-2057.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50
|
[3] |
秦晓琼, 杨梦诗, 廖明生, 王寒梅, 杨天亮.
应用PSInSAR技术分析上海道路网沉降时空特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2): 170-177.
doi: 10.13203/j.whugis20150430
|
[4] |
吴开岩, 张献州, 黄雨微, 杨龙杰, 马龙, 吴战广, 王鹏.
ELMD并联式组合模型在沉降分析中的可行性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0): 1482-1488.
doi: 10.13203/j.whugis20160060
|
[5] |
范百兴, 李广云, 李佩臻, 易旺民, 杨再华, 杨振.
利用激光干涉测距三维网的加权秩亏自由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2): 222-226+232.
|
[6] |
李江卫, 刘经南, 肖建华, 王厚之.
CORS系统稳定性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7): 825-829.
|
[7] |
董玉森, GeLinlin, ChangHsingchun, 张志.
基于差分雷达干涉测量的矿区地面沉降监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888-891.
|
[8] |
刘雁春, 李明叁, 黄谟涛.
海洋测线网系统误差调整的秩亏网平差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6): 533-538.
|
[9] |
江在森, 巩守文.
水准监测网的分段速率整体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2): 157-162.
|
[10] |
刘丁酉.
秩亏网伪逆平差值的修正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3): 90-100.
|
[11] |
章迈.
红外测距仪参数的监测与亏秩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7, 12(1): 116-128.
|
[12] |
於宗俦, 于正林.
自由网平差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3): 136-148.
|
[13] |
崔希璋, 刘大杰.
从平差问题的基准看秩亏自由网平差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2): 1-7.
|
[14] |
贺国宏.
应用正交相似变换法讨论秩亏网平差中的几个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2): 82-91.
|
[15] |
於宗俦, 于正林.
加权广义逆与秩亏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1): 41-55.
|
[16] |
丁怀日.
加(位移)权亏秩自由网平差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4, 9(1): 82-93.
|
[17] |
陶本藻.
自由网平差的几个理论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3, 8(1): 28-36.
|
[18] |
于正林.
自由水准网的动态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1, 6(1): 72-82.
|
[19] |
李德仁.
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正交附加参数组的建立及各类系统误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1, 6(2): 29-45.
|
[20] |
刘大杰.
论亏秩自由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1, 6(1): 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