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申文斌, 张朋飞, 申子宇, 许锐, 高玉平.
中国空间站微波链路引力红移检验仿真实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6): 849-854.
doi: 10.13203/j.whugis20220173
|
[2] |
任红飞, 刘思伟, 姬剑锋, 周庆勇.
X射线脉冲星信号辐射的数值模拟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 79-84.
doi: 10.13203/j.whugis20190427
|
[3] |
刘婷婷, 杨子健, 王泽民, 高柯夫.
利用风云3D微波成像仪数据估算北极海冰密集度的精度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12): 1843-1851.
doi: 10.13203/j.whugis20210449
|
[4] |
唐丽玉, 杨怡斐, 侯璨, 陈崇成.
利用三维体素遍历和GPU进行辐射度加速计算——以虚拟植物冠层辐射模拟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8): 1256-1263.
doi: 10.13203/j.whugis20160319
|
[5] |
徐丙立, 荆涛, 林珲, 杜君, 朱刚.
利用CryEngine构建虚拟地理环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 28-34.
doi: 10.13203/j.whugis20140768
|
[6] |
连懿, 陈圣波, 孟治国, 张莹.
利用嫦娥二号微波辐射计数据的全月亮温制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6): 732-737.
doi: 10.13203/j.whugis20120571
|
[7] |
王永前, 施建成, 刘志红, 冯文兰.
利用微波辐射计AMSR-E的京津冀地区大气水汽反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4): 479-486.
doi: 10.13203/j.whugis20130530
|
[8] |
段苗苗, 马盈盈, 龚威, 王伦澈.
利用微波辐射计观测计算云衰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2): 1606-1612.
doi: 10.13203/j.whugis20130820
|
[9] |
余凡, 李海涛, 张承明, 万紫, 刘江, 赵颖.
利用双极化微波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水分的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2): 225-228.
doi: 10.13203/j.whugis20120527
|
[10] |
范林刚, 陈曦, 陈泽宗, 金燕.
微波多谱勒雷达海洋破碎波检测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8): 998-1002.
|
[11] |
陈泽宗, 金燕, 陈曦, 范林刚.
微波雷达海洋回波多普勒频谱的数值仿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9): 1048-1051.
|
[12] |
黄声享, 罗力, 何超.
地面微波干涉雷达与GPS测定桥梁挠度的对比试验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0): 1173-1176.
|
[13] |
陈传法, 岳天祥, 张照杰.
高精度曲面模型的解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365-368.
|
[14] |
朱忠敏, 龚威, 余娟, 田礼乔.
水平能见度与气溶胶光学厚度转换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9): 1086-1090.
|
[15] |
徐丙立, 林珲, 胡亚, 胡明远.
协同式空气污染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8): 925-929.
|
[16] |
沈强, 鄂栋臣.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南极中山站影像大气校正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85-88.
|
[17] |
张健钦, 龚建华, 林珲, 刘纯波.
基于智能体的鄱阳湖区钉螺生长模型及其模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1): 1186-1189.
|
[18] |
韩保民, 欧吉坤, 曲国庆.
GPS观测数据的模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3): 246-250.
|
[19] |
杨少敏, 王琪.
我国国家大地网的地壳形变改正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0): 905-907.
|
[20] |
杜自钦.
GPS用于海上定位的模拟试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1): 2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