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35卷 第9期
2010, 35(9): 1009-1012.
摘要:
处理了2008-01~2009-03的VLBI观测数据,提取了日长变化信息,并与IVS网站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了日长变化的月周期长度和半月周期长度;利用近几年VLBI数据中的日长变化信息绘制日长变化曲线,分析了日长的季节性变化及引起日长变化的因素。
处理了2008-01~2009-03的VLBI观测数据,提取了日长变化信息,并与IVS网站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了日长变化的月周期长度和半月周期长度;利用近几年VLBI数据中的日长变化信息绘制日长变化曲线,分析了日长的季节性变化及引起日长变化的因素。
2010, 35(9): 1013-1016.
摘要:
针对惯性测量单元(IMU)存在误差积累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探测器上的光学敏感器,通过对预先选定的特征点的测量得出探测器的相对位置,根据这些光学导航信息再结合惯性导航输出轨迹,通过多模自适应滤波完成对IMU导航的修正。对整个导航系统的可观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自主导航方法的可行性。
针对惯性测量单元(IMU)存在误差积累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探测器上的光学敏感器,通过对预先选定的特征点的测量得出探测器的相对位置,根据这些光学导航信息再结合惯性导航输出轨迹,通过多模自适应滤波完成对IMU导航的修正。对整个导航系统的可观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自主导航方法的可行性。
2010, 35(9): 1017-1020.
摘要:
研究了全球平均大气压的变化特征,分析了传统卫星测高逆气压改正存在的缺陷,并对以常数大气压为参考值、以全球海洋平均大气压为参考值和顾及高频信号的3种逆气压改正进行了对比。根据T/P卫星测高数据对3种改正方法得到的海面高和海平面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相比于前两种逆气压改正,顾及高频信号的逆气压改正最接近海平面的真实响应,可减少卫星测高海面高交叉点不符值RMS约5.70mm,分别提高海平面变化估计精度约18%和12%。
研究了全球平均大气压的变化特征,分析了传统卫星测高逆气压改正存在的缺陷,并对以常数大气压为参考值、以全球海洋平均大气压为参考值和顾及高频信号的3种逆气压改正进行了对比。根据T/P卫星测高数据对3种改正方法得到的海面高和海平面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相比于前两种逆气压改正,顾及高频信号的逆气压改正最接近海平面的真实响应,可减少卫星测高海面高交叉点不符值RMS约5.70mm,分别提高海平面变化估计精度约18%和12%。
2010, 35(9): 1021-1023.
摘要:
针对星基增强系统中估计电离层延迟改正数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卡尔曼滤波估计导航信号电离层延迟的方法。将电离层格网点处的电离层垂直延迟及其变化率作为状态变量进行滤波估计,根据电离层的时域缓变特性建立了状态模型,基于星基增强系统中使用的格网模型建立了观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电离层延迟校正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
针对星基增强系统中估计电离层延迟改正数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卡尔曼滤波估计导航信号电离层延迟的方法。将电离层格网点处的电离层垂直延迟及其变化率作为状态变量进行滤波估计,根据电离层的时域缓变特性建立了状态模型,基于星基增强系统中使用的格网模型建立了观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电离层延迟校正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
2010, 35(9): 1024-1028.
摘要:
从模拟振动实验和工程实测两方面验证了高采样率GPS单历元定位技术是一种监测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的有效手段。应用小波对GPS观测的振动信号进行提取,结果表明,GPS能精确地观测到建筑物2mm的风致振动变形。
从模拟振动实验和工程实测两方面验证了高采样率GPS单历元定位技术是一种监测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的有效手段。应用小波对GPS观测的振动信号进行提取,结果表明,GPS能精确地观测到建筑物2mm的风致振动变形。
2010, 35(9): 1029-1033.
摘要:
首先,采用序贯最小二乘法计算无电离层组合观测值的模糊度;然后,固定宽巷组合模糊度;再固定窄巷组合模糊度;最后,得到无电离层组合观测值的模糊度最终解。谱密度的取值影响状态参数预测值的协方差矩阵元素的大小,因此,采用自适应滤波进行处理。利用机载GPS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案相比,利用固定模糊度的自适应滤波加快了收敛速度,提高了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的解算精度;无论谱密度取何值,自适应滤波都能够得到较稳定的解。
首先,采用序贯最小二乘法计算无电离层组合观测值的模糊度;然后,固定宽巷组合模糊度;再固定窄巷组合模糊度;最后,得到无电离层组合观测值的模糊度最终解。谱密度的取值影响状态参数预测值的协方差矩阵元素的大小,因此,采用自适应滤波进行处理。利用机载GPS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案相比,利用固定模糊度的自适应滤波加快了收敛速度,提高了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的解算精度;无论谱密度取何值,自适应滤波都能够得到较稳定的解。
2010, 35(9): 1034-1038.
摘要:
针对低成本GPS接收机只能观测到单频伪距和相位的情况,提出了利用伪距差分法测定载体速度的方法,给出了相邻历元和历元间伪距差分测速的公式,并分析了其精度。用一组机载和一组车载实测数据对伪距差分测定速度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由于车载系统受外界的干扰较大,相比于机载系统,其测速精度较低;对于不同的观测环境、接收机类型以及运动状态,差分历元对数n的大小对伪距差分测速精度的影响也会不同;接收机本身的特性对伪距差分测速精度的影响较大。
针对低成本GPS接收机只能观测到单频伪距和相位的情况,提出了利用伪距差分法测定载体速度的方法,给出了相邻历元和历元间伪距差分测速的公式,并分析了其精度。用一组机载和一组车载实测数据对伪距差分测定速度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由于车载系统受外界的干扰较大,相比于机载系统,其测速精度较低;对于不同的观测环境、接收机类型以及运动状态,差分历元对数n的大小对伪距差分测速精度的影响也会不同;接收机本身的特性对伪距差分测速精度的影响较大。
2010, 35(9): 1039-1043.
摘要:
针对3DSurs系统在城市空间数据采集与定位过程中利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时存在的基准站设置、距离限制等局限性,提出了利用CORS的3DSurs系统高精度定位技术方案。首先,进行流动站(3DSurs)的坐标概略计算;然后,解算流动站的综合误差改正值;最后,进行流动站的精确坐标计算。以青岛CORS为例,分析了3DSurs系统的高精度定位结果。结果表明,基于CORS的3DSurs高精度定位点位精度优于10cm,能够满足城市空间数据采集与定位精度的要求。
针对3DSurs系统在城市空间数据采集与定位过程中利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时存在的基准站设置、距离限制等局限性,提出了利用CORS的3DSurs系统高精度定位技术方案。首先,进行流动站(3DSurs)的坐标概略计算;然后,解算流动站的综合误差改正值;最后,进行流动站的精确坐标计算。以青岛CORS为例,分析了3DSurs系统的高精度定位结果。结果表明,基于CORS的3DSurs高精度定位点位精度优于10cm,能够满足城市空间数据采集与定位精度的要求。
2010, 35(9): 1044-1047.
摘要:
介绍了海洋磁力梯度测量原理及其小波特征,提出了利用小波分析提取海洋磁力测量信号中高频弱磁扰动的探测方法。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分析可以有效提取海洋磁力梯度数据中的高频弱磁扰动特征,甚至在高频弱磁扰动量级很小时也能取得一定效果。
介绍了海洋磁力梯度测量原理及其小波特征,提出了利用小波分析提取海洋磁力测量信号中高频弱磁扰动的探测方法。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分析可以有效提取海洋磁力梯度数据中的高频弱磁扰动特征,甚至在高频弱磁扰动量级很小时也能取得一定效果。
2010, 35(9): 1048-1051.
摘要:
根据海道测量对姿态传感器安装位置以及观测点姿态改正对质心坐标系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利用GPS-RTK测量技术确定测船质心位置的方法,并给出了静态锚泊情况下测船质心位置的确定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以较高精度求定测船的质心,适用于海道测量船质心位置的确定。
根据海道测量对姿态传感器安装位置以及观测点姿态改正对质心坐标系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利用GPS-RTK测量技术确定测船质心位置的方法,并给出了静态锚泊情况下测船质心位置的确定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以较高精度求定测船的质心,适用于海道测量船质心位置的确定。
2010, 35(9): 1052-1056.
摘要:
设计了一个结合大气、陆面和传感器特征,以辐射传输模型为基础的辐射计观测数据模拟系统。该系统可以直接应用到数据同化系统,为校正数据同化模式的静态参数提供基础,同时可以加深人们对辐射机理的理解。针对AMSR-E的配置,分析了地形、大气、模型参数不确定引起的系统模拟误差,发现介电模型和植被模型导致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设计了一个结合大气、陆面和传感器特征,以辐射传输模型为基础的辐射计观测数据模拟系统。该系统可以直接应用到数据同化系统,为校正数据同化模式的静态参数提供基础,同时可以加深人们对辐射机理的理解。针对AMSR-E的配置,分析了地形、大气、模型参数不确定引起的系统模拟误差,发现介电模型和植被模型导致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2010, 35(9): 1057-1060.
摘要:
提出了一种利用网格搜索法定位地球椭球面闪电位置的方法,在闪电可能发生的整个区域内寻找最适应解,通过采用多级网格搜索策略,计算结果将迅速收敛至最终解。分别用仿真数据和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实际电力线雷击事故点进行计算,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提出了一种利用网格搜索法定位地球椭球面闪电位置的方法,在闪电可能发生的整个区域内寻找最适应解,通过采用多级网格搜索策略,计算结果将迅速收敛至最终解。分别用仿真数据和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实际电力线雷击事故点进行计算,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2010, 35(9): 1061-1064.
摘要:
针对雷达干涉测量(InSAR)相位解缠中的单机计算资源不足和相对运算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数据并行处理策略。以统计费用网络流相位解缠为例,分析了该算法的数据划分方法,构建了并行运算实验系统,实现了统计费用网络流相位解缠并行处理,并从解缠效果、内存使用量和运算效率3个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针对雷达干涉测量(InSAR)相位解缠中的单机计算资源不足和相对运算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数据并行处理策略。以统计费用网络流相位解缠为例,分析了该算法的数据划分方法,构建了并行运算实验系统,实现了统计费用网络流相位解缠并行处理,并从解缠效果、内存使用量和运算效率3个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2010, 35(9): 1065-1068.
摘要:
在分析相干性与多普勒中心频率差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顾及相干性的星载干涉SAR成像算法。在成像处理中,针对待干涉成像的SAR回波信号选择一致化的成像参数,充分保证干涉SAR复数影像对之间的相干性,进而得到高质量的干涉图。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成像算法更适用于雷达干涉测量(InSAR)的研究及应用。
在分析相干性与多普勒中心频率差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顾及相干性的星载干涉SAR成像算法。在成像处理中,针对待干涉成像的SAR回波信号选择一致化的成像参数,充分保证干涉SAR复数影像对之间的相干性,进而得到高质量的干涉图。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成像算法更适用于雷达干涉测量(InSAR)的研究及应用。
2010, 35(9): 1069-1073.
摘要:
对常用于星载SAR影像正射纠正的R-D模型与共线模型的原理及各解算步骤中存在的共性与异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实地布设的角反射实验数据对两种模型的解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两种模型建立在不同的原理、假设基础之上,其内部相同物理参数的解算结果也有差异,但两个模型的精度输出基本一致。
对常用于星载SAR影像正射纠正的R-D模型与共线模型的原理及各解算步骤中存在的共性与异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实地布设的角反射实验数据对两种模型的解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两种模型建立在不同的原理、假设基础之上,其内部相同物理参数的解算结果也有差异,但两个模型的精度输出基本一致。
2010, 35(9): 1074-1078.
摘要:
针对小波域多尺度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Markov random field,MRF)对信息利用不充分的特点,在模型中引入模糊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小波域多尺度MRF模型。新模型定义了相应的模糊概率场,通过模糊概率场描述每个小波域各尺度上像素的类别隶属度;根据模糊概率场估计了对应的特征场模型参数,参数的估计考虑了同尺度所有位置的特征信息;根据特征场模型导出了对应的示性场模型,用其反映每个像素的类别能量。利用贝叶斯准则给出了3步交互迭代算法,获得了分割结果。
针对小波域多尺度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Markov random field,MRF)对信息利用不充分的特点,在模型中引入模糊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小波域多尺度MRF模型。新模型定义了相应的模糊概率场,通过模糊概率场描述每个小波域各尺度上像素的类别隶属度;根据模糊概率场估计了对应的特征场模型参数,参数的估计考虑了同尺度所有位置的特征信息;根据特征场模型导出了对应的示性场模型,用其反映每个像素的类别能量。利用贝叶斯准则给出了3步交互迭代算法,获得了分割结果。
2010, 35(9): 1079-1081.
摘要:
将微分几何中的贝特朗曲线性质进行离散化表达,用于道路边缘信息提取,构造的算法能够在有效去除非道路边缘的同时完成对道路边缘侣线的插值,从而使道路边缘更加连续完整。实验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与经典边缘检测算子相比,此方法具有更高的提取精度。
将微分几何中的贝特朗曲线性质进行离散化表达,用于道路边缘信息提取,构造的算法能够在有效去除非道路边缘的同时完成对道路边缘侣线的插值,从而使道路边缘更加连续完整。实验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与经典边缘检测算子相比,此方法具有更高的提取精度。
2010, 35(9): 1082-1085.
摘要:
借鉴图像处理中的空间滤波方法进行振幅去噪,通过对实际观测值的处理、比较和分析,认为梯度倒数加权平滑法效果最佳。实验也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借鉴图像处理中的空间滤波方法进行振幅去噪,通过对实际观测值的处理、比较和分析,认为梯度倒数加权平滑法效果最佳。实验也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2010, 35(9): 1086-1090.
摘要:
以实测的水平能见度和时间同步MODIS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数据为基础,验证了多个经典的AOD与能见度转换模型在全球不同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型中含有气溶胶标高的Peterson模型可以得到较高精度。
以实测的水平能见度和时间同步MODIS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数据为基础,验证了多个经典的AOD与能见度转换模型在全球不同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型中含有气溶胶标高的Peterson模型可以得到较高精度。
2010, 35(9): 1091-1095.
摘要:
为弥补传统可达性动态反映不同位置上可利用时间限制的可达时空表现能力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地理的位置相关时空可达性表达方法,该方法以时间地理框架为基础,集成个人的活动需求,实现了面向个人的可达性表达,提高了时空可达性分析的实用价值和应用水平。
为弥补传统可达性动态反映不同位置上可利用时间限制的可达时空表现能力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地理的位置相关时空可达性表达方法,该方法以时间地理框架为基础,集成个人的活动需求,实现了面向个人的可达性表达,提高了时空可达性分析的实用价值和应用水平。
2010, 35(9): 1096-1099.
摘要:
针对遥感影像数据海量的特点和对安全保密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面向内容的遥感影像多级安全授权方法。采用选择性的多机密区域多密级的遥感影像加密算法,在保持遥感影像格式和各项应用特性不变的基础上,分发给不同用户相同处理后的影像数据和不同权限的密钥,使不同用户通过各自密钥解密获取不同信息程度的影像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机密性和高计算效率,能有效解决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的安全保密难题。
针对遥感影像数据海量的特点和对安全保密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面向内容的遥感影像多级安全授权方法。采用选择性的多机密区域多密级的遥感影像加密算法,在保持遥感影像格式和各项应用特性不变的基础上,分发给不同用户相同处理后的影像数据和不同权限的密钥,使不同用户通过各自密钥解密获取不同信息程度的影像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机密性和高计算效率,能有效解决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的安全保密难题。
2010, 35(9): 1100-1103.
摘要:
针对矢量空间数据数字水印的特点,提出了利用量化索引方法调制(quantized index modulation,QIM)思想的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盲水印模型。首先,对矢量空间数据进行DFT,将水印信息通过量化嵌入到变换后的幅度值中;再进行DFT的逆变换,得到嵌入水印后的矢量空间数据。利用文本格式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水印模型具有较好的可用性、不可见性以及对格式转换、数据平移、旋转等较好的稳健性。
针对矢量空间数据数字水印的特点,提出了利用量化索引方法调制(quantized index modulation,QIM)思想的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盲水印模型。首先,对矢量空间数据进行DFT,将水印信息通过量化嵌入到变换后的幅度值中;再进行DFT的逆变换,得到嵌入水印后的矢量空间数据。利用文本格式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水印模型具有较好的可用性、不可见性以及对格式转换、数据平移、旋转等较好的稳健性。
2010, 35(9): 1104-1107.
摘要:
首先,阐述了从地理空间数据质量研究推进到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质量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次,分析了质量、服务的定义及内涵;最后,提出了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质量的参考模型,该模型涵盖了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质量的各种基本概念、角色与活动。
首先,阐述了从地理空间数据质量研究推进到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质量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次,分析了质量、服务的定义及内涵;最后,提出了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质量的参考模型,该模型涵盖了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质量的各种基本概念、角色与活动。
2010, 35(9): 1108-1111.
摘要:
首先,通过交通信息路段编码建立实时交通流信息与逻辑路网的关联;然后,提出了根据多路段的上下层对应关系实现实时交通流信息与静态分层路网的融合表达。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实现动态交通信息在导航电子地图中的多尺度可视化,满足动态导航的需求。
首先,通过交通信息路段编码建立实时交通流信息与逻辑路网的关联;然后,提出了根据多路段的上下层对应关系实现实时交通流信息与静态分层路网的融合表达。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实现动态交通信息在导航电子地图中的多尺度可视化,满足动态导航的需求。
2010, 35(9): 1112-1115.
摘要:
提出了城市基本单元网格的概念,并对其划分原则进行了探讨。采用层次空间推理理论,设计了城市单元网格划分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城市基本单元网格作为社会经济信息采集的基础,能通过基本单元网格的聚合得到不同层次的多级网格,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信息的共享。
提出了城市基本单元网格的概念,并对其划分原则进行了探讨。采用层次空间推理理论,设计了城市单元网格划分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城市基本单元网格作为社会经济信息采集的基础,能通过基本单元网格的聚合得到不同层次的多级网格,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信息的共享。
2010, 35(9): 1121-1124.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游程编码技术和栅格叠置思想的缓冲区生成算法,其基本思路为:用一个宽度等于缓冲距离的“刷子”沿缓冲目标进行跟踪标描,标记穿越栅格并进行动态叠置,得到栅格形式的缓冲区,然后进行结果矢量化。以线状目标集为例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计算精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一个较为实用的缓冲区生成算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游程编码技术和栅格叠置思想的缓冲区生成算法,其基本思路为:用一个宽度等于缓冲距离的“刷子”沿缓冲目标进行跟踪标描,标记穿越栅格并进行动态叠置,得到栅格形式的缓冲区,然后进行结果矢量化。以线状目标集为例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计算精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一个较为实用的缓冲区生成算法。
2010, 35(9): 1125-1128.
摘要:
提出了带确定性决策项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理论和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与传统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相比,具有高效率。在实际中应用该挖掘算法,可以得到有意义的知识模式,为生化企业优化生产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提出了带确定性决策项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理论和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与传统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相比,具有高效率。在实际中应用该挖掘算法,可以得到有意义的知识模式,为生化企业优化生产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2010, 35(9): 1129-1133.
摘要:
提出了一种多目标禁忌搜索算法来实现土地整理备选区片的自动划分,阐述了其流程和关键问题。以武汉市江夏区高产农田整理分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提出了一种多目标禁忌搜索算法来实现土地整理备选区片的自动划分,阐述了其流程和关键问题。以武汉市江夏区高产农田整理分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