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沈维青, 张丰, 刘仁义, 杜震洪.
利用SARA结合高分一号数据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6): 914-922.
doi: 10.13203/j.whugis20190034
|
[2] |
唐丽玉, 杨怡斐, 侯璨, 陈崇成.
利用三维体素遍历和GPU进行辐射度加速计算——以虚拟植物冠层辐射模拟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8): 1256-1263.
doi: 10.13203/j.whugis20160319
|
[3] |
韩波, 李衡, 王志波, 崔晓晖.
气溶胶光学厚度估测中的LASSO特征选择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4): 536-541.
doi: 10.13203/j.whugis20160014
|
[4] |
胡敏章, 李建成, 徐新禹, 金涛勇, 吴云龙.
全球1°×1°海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5): 575-58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933
|
[5] |
操震洲.
网络多分辨率传输中曲线集的相似性度量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0): 1257-1260.
|
[6] |
王华, 郭阳洁, 洪松, 牛蓓蓓.
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空间格局特征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7): 869-874.
|
[7] |
朱忠敏, 余娟, 龚威.
Peterson模型的参数选择及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9): 1025-1029.
|
[8] |
陈尔学, 李增元, 田昕, 凌飞龙.
星载SAR地形辐射校正模型及其效果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322-327.
|
[9] |
田晶, 艾廷华.
街道渐进式选取的信息传输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4): 415-418.
|
[10] |
郭阳洁, 洪松, 庄艳华, 冯楠.
湖北省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1): 1381-1385.
|
[11] |
付秀丽, 施建成, 郭英, 蒋玲梅.
辐射计观测模拟系统的设计与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9): 1052-1056.
|
[12] |
杨敏, 汪云甲.
ESDA支持下的GPS高程转换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556-560.
|
[13] |
沈强, 鄂栋臣.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南极中山站影像大气校正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85-88.
|
[14] |
姚吉利.
三维坐标转换的静态滤波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825-828.
|
[15] |
麻金继, 杨世植, 王先兵, 王家成.
利用MODIS图像反演海岸与海岛的地物光谱反射率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791-795.
|
[16] |
曾文宪, 陶本藻.
三维坐标转换的非线性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5): 566-568.
|
[17] |
徐天河, 杨元喜.
坐标转换模型尺度参数的假设检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1): 70-74.
|
[18] |
张良培, 严晓晶.
地图设色系统中颜色转换模型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1): 94-98.
|
[19] |
周忠谟, 晁定波, 刘乃苓.
卫星网与地面网在高斯平面坐标系统中的转换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1): 92-96.
|
[20] |
刘经南, 佘彬彬.
不同类三维空间定位网联合处理的坐标转换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2): 4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