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啸, 邹蓉, 李瑜, 王琪.
北斗二代导航卫星系统地壳运动监测能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6): 934-945.
doi: 10.13203/j.whugis20210316
|
[2] |
王磊, 陈锐志, 李德仁, 蔚保国, 伍蔡伦.
珞珈一号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信号质量评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2191-2196.
doi: 10.13203/j.whugis20180413
|
[3] |
楼益栋, 郑福, 龚晓鹏, 辜声峰.
QZSS系统在中国区域增强服务性能评估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3): 298-303.
doi: 10.13203/j.whugis20140273
|
[4] |
郑坤, 董绪荣, 杨洋, 李晓宇.
一种基于GEO星间链路的导航系统时间同步新体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0): 1163-1167.
|
[5] |
王庆华, DrozFabien, RochatPascal.
用于GNSS的SpT星载原子钟及时间系统介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0): 1177-1181.
|
[6] |
李作虎, 郝金明, 李建文, 张成军.
QZSS对GPS区域性能增强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 17-20.
|
[7] |
张守建, 李建成, 邹贤才.
GRACE卫星GPS数据系统误差分布及其对精密定轨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1): 1331-1334.
|
[8] |
耿涛, 赵齐乐, 刘经南, 李国鹏.
具有先验信息的区域增强系统卫星轨道确定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4): 491-494.
|
[9] |
朱智勤, 吴玉宏, 羊远新.
GPS/INS组合系统中时间同步的模块化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7): 830-832.
|
[10] |
孙宏伟, 李岚, 苏哲斌.
卫星位置误差对GPS共视时间比对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68-970.
|
[11] |
牛飞, 韩春好, 张义生.
局部电离层异常对局域增强系统的影响及其监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4): 444-448.
|
[12] |
杨涛, 王玮, 朱智勤.
GPS/SINS组合系统时间同步误差的分析与验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0): 1181-1184.
|
[13] |
黄丁发, 周乐韬, 李成钢, 徐锐.
增强虚拟参考站网络系统软件(VENUS)研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2): 172-176.
|
[14] |
杜清运, 刘涛.
户外增强现实地理信息系统原型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1): 1046-1049.
|
[15] |
王磊, 翟国君, 刘雁春, 黄谟涛.
利用双星系统进行船体姿态测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6): 527-530.
|
[16] |
韩英, 符养.
GPS高程数据时间序列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4): 425-428.
|
[17] |
黄声享, 刘经南.
GPS监测系统基准形变分析与动态随机模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6): 485-490.
|
[18] |
徐绍铨, 李振洪, 吴云孙.
GPS高程拟合系统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4): 336-340.
|
[19] |
陈永奇.
GPS相对定位中系统误差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2): 1-9.
|
[20] |
王利, 李一, 舒宝, 田云青, 王冰洁.
三种典型低轨增强星座与北斗系统联合应用的RAIM性能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
doi: 10.13203/j.whugis20210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