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栋, 张翔, 陈能成.
智慧城市感知基站:未来智慧城市的综合感知基础设施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2): 159-18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224
|
[2] |
郭鑫伟, 郭春喜, 聂建亮, 王海涛, 田婕.
一等水准成果构建的中国大陆垂直运动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3): 361-368.
doi: 10.13203/j.whugis20190389
|
[3] |
方志祥, 姜宇昕, 管昉立.
融合可视与不可视地标的行人相对定位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5): 601-609.
doi: 10.13203/j.whugis20190411
|
[4] |
徐敬海, 杜东升, 李枝军, 王曙光.
一种应用传感器网和实景三维模型的复杂建筑物实时动态监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5): 630-639.
doi: 10.13203/j.whugis20200462
|
[5] |
王瑞瑞, 马建文, 陈雪.
多传感器影像配准中基于虚拟匹配窗口的SIFT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2): 163-166.
|
[6] |
阳凡林, 卢秀山, 李家彪, 郭金运.
多波束勘测运动传感器偏移的改正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7): 816-820.
|
[7] |
马春光, 楚振江, 王九如, 王慧强.
异构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框架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5): 509-511.
|
[8] |
徐卫明, 殷晓冬, 王春瑞.
利用海面传感器网络的协同定位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15-1418.
|
[9] |
王新胜, 詹永照, 王良民.
能量有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拓扑控制协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0): 1042-1045.
|
[10] |
汪云甲, 伏永明.
矿井巷道三维自动建模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2): 1097-1100.
|
[11] |
杨元喜, 高为广.
基于多传感器观测信息抗差估计的自适应融合导航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0): 885-888.
|
[12] |
程朋根, 龚健雅, 史文中, 刘少华.
基于似三棱柱体的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7): 602-307.
|
[13] |
程芦颖, 魏子卿.
星载加速度传感器的在轨运动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4): 455-457.
|
[14] |
吴仲城, 卞亦文, 汪增福.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及其即插即用接口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242-247.
|
[15] |
杨元喜.
多源传感器动、静态滤波融合导航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4): 386-388,396.
|
[16] |
王任享.
论不同航天摄影测量传感器的摄影测量性能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2): 95-100.
|
[17] |
王密, 郭丙轩, 李德仁, 龚健雅.
多传感器与道路网数据用于汽车导航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3): 205-208.
|
[18] |
邵巨良, 王树根, 李德仁.
线阵列卫星传感器定向方法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4): 329-333.
|
[19] |
叶泽田, 顾行发, 刘先林, 王志民.
遥感模拟图像应用于不同传感器光谱性能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4): 295-299.
|
[20] |
李以赫, 文剑光.
重力方向传感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3): 263-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