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第25卷 第2期
2000, 25(2): 95-99.
摘要:
介绍了车载道路信息采集和更新系统 (CRICUS)的设计和研究进展。该系统利用 3S集成技术采集道路信息并生成数字道路网数据库。初步实验表明,该系统的定位精度可达 1m。
介绍了车载道路信息采集和更新系统 (CRICUS)的设计和研究进展。该系统利用 3S集成技术采集道路信息并生成数字道路网数据库。初步实验表明,该系统的定位精度可达 1m。
2000, 25(2): 100-104.
摘要:
设计了若干个振动实验以模拟高层建筑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动态特征,并采用动态GPS技术对此进行监测。实验数据的谱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PS观测数据至少可以精确地鉴别出高层建筑物的低频动态特征,如相对位移和频率。该技术对于大型构筑物的安全监测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设计了若干个振动实验以模拟高层建筑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动态特征,并采用动态GPS技术对此进行监测。实验数据的谱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PS观测数据至少可以精确地鉴别出高层建筑物的低频动态特征,如相对位移和频率。该技术对于大型构筑物的安全监测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2000, 25(2): 105-107.
摘要:
分析了由无线电探空数据计算可降水份中逼近误差和观测误差的影响,利用香港的无线电探空资料计算出逼近误差和观测误差的影响分别为 0.5mm和 1.2mm,两者的综合影响为 1.3mm。
分析了由无线电探空数据计算可降水份中逼近误差和观测误差的影响,利用香港的无线电探空资料计算出逼近误差和观测误差的影响分别为 0.5mm和 1.2mm,两者的综合影响为 1.3mm。
2000, 25(2): 108-112.
摘要: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单频接收机的快速模糊数求解方法。结果表明,在用单频接收机的相对定位中,该方法快速、稳定。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单频接收机的快速模糊数求解方法。结果表明,在用单频接收机的相对定位中,该方法快速、稳定。
2000, 25(2): 113-118.
摘要:
讨论了利用GPS多普勒频移观测值确定运动载体速度的基本原理,估计了这一方法可以达到的精度。为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做了两个试验: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试验中实测动态数据处理采用VAES软件。理论研究和数据处理结果均表明,在卫星分布较好的情况下,载体速度的确定精度可达mm/s。
讨论了利用GPS多普勒频移观测值确定运动载体速度的基本原理,估计了这一方法可以达到的精度。为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做了两个试验: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试验中实测动态数据处理采用VAES软件。理论研究和数据处理结果均表明,在卫星分布较好的情况下,载体速度的确定精度可达mm/s。
2000, 25(2): 119-121.
摘要:
在综合基于离散点数模和三角网数模生成DEM两种方法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无序点的快速生成DEM的方法。该方法有内插速度快、精度高及占用内存小的优点。
在综合基于离散点数模和三角网数模生成DEM两种方法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无序点的快速生成DEM的方法。该方法有内插速度快、精度高及占用内存小的优点。
2000, 25(2): 122-126.
摘要:
讨论了GeoStar系统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中的若干问题,重点介绍了空间矢量对象模型、数据组织、数据管理以及对象的实现等内容。
讨论了GeoStar系统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中的若干问题,重点介绍了空间矢量对象模型、数据组织、数据管理以及对象的实现等内容。
2000, 25(2): 127-131.
摘要:
论述了地理空间元数据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地理空间元数据管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通过介绍国产GIS基础软件"吉奥之星"中地理空间元数据管理模块的实现,进一步论述了地理空间元数据管理的有关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种在国家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中心的地理空间元数据管理模型。
论述了地理空间元数据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地理空间元数据管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通过介绍国产GIS基础软件"吉奥之星"中地理空间元数据管理模块的实现,进一步论述了地理空间元数据管理的有关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种在国家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中心的地理空间元数据管理模型。
2000, 25(2): 132-136.
摘要:
在分析南极分布式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具体介绍了基于互联网南极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组织、软件设计和实现及其功能。
在分析南极分布式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具体介绍了基于互联网南极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组织、软件设计和实现及其功能。
2000, 25(2): 137-142.
摘要:
基于小波变换可以对影像进行正交分解,而不丢失原来信号所包含的信息。提出了一种Wallis变换、小波变换和IHS变换相结合用于融合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多光谱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同时保持原来多光谱影像的色调。
基于小波变换可以对影像进行正交分解,而不丢失原来信号所包含的信息。提出了一种Wallis变换、小波变换和IHS变换相结合用于融合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多光谱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同时保持原来多光谱影像的色调。
2000, 25(2): 143-147.
摘要:
将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正交变换的基础理论用于NOAA/AVHRR数据的多元变化检测,对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部分中间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该方法应用于NOAA/AVHRR数据的多元变化检测具有明显的优势,克服了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将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正交变换的基础理论用于NOAA/AVHRR数据的多元变化检测,对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部分中间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该方法应用于NOAA/AVHRR数据的多元变化检测具有明显的优势,克服了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0, 25(2): 148-152.
摘要:
阐述了应用神经网络对NOAA卫星图像进行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阐述了应用神经网络对NOAA卫星图像进行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0, 25(2): 153-157.
摘要:
简述了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表面绘制的基本原理。由于三维体数据中的等值面直接对应着组织器官的表面,而自然器官的表面应处处连续,为进一步加快绘制速度,假定待提取等值面连续,对三维体数据先进行 8像素等间隔采样和阈值判断,分离出边界点,然后只对边界点邻域做阈值判断。与DividingCubes算法相比,优化后的算法计算量不到原来的 1/4,绘制结果图像也比较逼真。
简述了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表面绘制的基本原理。由于三维体数据中的等值面直接对应着组织器官的表面,而自然器官的表面应处处连续,为进一步加快绘制速度,假定待提取等值面连续,对三维体数据先进行 8像素等间隔采样和阈值判断,分离出边界点,然后只对边界点邻域做阈值判断。与DividingCubes算法相比,优化后的算法计算量不到原来的 1/4,绘制结果图像也比较逼真。
2000, 25(2): 158-162.
摘要:
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三维可视化理论和开放的OpenGL技术实现了地球形状的三维动态表达。研究和实现了全球数据组织、数据转换、数字地球三维建模、法向量计算以及矩形格网数据向三角网数据的快速转换。
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三维可视化理论和开放的OpenGL技术实现了地球形状的三维动态表达。研究和实现了全球数据组织、数据转换、数字地球三维建模、法向量计算以及矩形格网数据向三角网数据的快速转换。
2000, 25(2): 163-166.
摘要:
介绍了武汉市供电局 1 1 0联动报修系统报修单流转子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主要实现技术,着重阐述了报修单流转系统中的通信实现技术,包括ATM网终端通信和PSTN网终端通信。
介绍了武汉市供电局 1 1 0联动报修系统报修单流转子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主要实现技术,着重阐述了报修单流转系统中的通信实现技术,包括ATM网终端通信和PSTN网终端通信。
2000, 25(2): 167-171.
摘要:
针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的不足,探讨了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使规划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并以广西田阳县为例验证了它的合理性、科学性。
针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的不足,探讨了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使规划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并以广西田阳县为例验证了它的合理性、科学性。
2000, 25(2): 172-177.
摘要:
在分析传统决策支持系统在城市规划决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一种基于数据仓库的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框架,探讨了该系统建立中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数据挖掘、知识发现方法等关键技术问题,并进一步阐述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方法,最后以荆州市环境规划为例,说明数据仓库在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在分析传统决策支持系统在城市规划决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一种基于数据仓库的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框架,探讨了该系统建立中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数据挖掘、知识发现方法等关键技术问题,并进一步阐述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方法,最后以荆州市环境规划为例,说明数据仓库在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2000, 25(2): 178-182.
摘要:
根据系统空间数据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图块-实体数据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对空间信息操作的复杂性,有利于施工中空间数据的动态更新和维护。该系统的空间数据结构为相关信息系统建立适宜的空间数据结构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根据系统空间数据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图块-实体数据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对空间信息操作的复杂性,有利于施工中空间数据的动态更新和维护。该系统的空间数据结构为相关信息系统建立适宜的空间数据结构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2000, 25(2): 183-185.
摘要:
研究了从地球椭球面描写到海图平面的采用双重投影法的日晷投影方程式,并阐明了椭球面日晷投影的 3个重要特性及其应用。
研究了从地球椭球面描写到海图平面的采用双重投影法的日晷投影方程式,并阐明了椭球面日晷投影的 3个重要特性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