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雪,魏云杰,杨成生,刘勇,杨佳艺. 云南昭通地区滑坡隐患InSAR广域识别与监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5(01): 128-142 .
|
|
2. |
陈江攀,严献彪. 基于机载LiDAR与倾斜摄影技术的场区地质环境调查研究.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04): 86-89 .
|
|
3. |
田旭文,王彦兵,朱姝,姚鑫,李显鑫. 藏东南输电走廊北线区域地质环境与主要地质安全问题. 地质力学学报. 2025(01): 91-108 .
|
|
4. |
张亚楠,郭长宝,杨志华,吴瑞安,闫怡秋. 基于SBAS-InSAR的金沙江上游探戈古滑坡变形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工程地质学报. 2025(01): 186-200 .
|
|
5. |
黄海峰,张瑞,周红,易武,薛蓉花,董志鸿,柳青,邓永煌,张国栋. 小尺度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的无人机精细化识别方法与实践. 测绘通报. 2024(01): 6-11 .
|
|
6. |
李永鑫,王德富,马志刚,范亚军,杨本勇,刘立,罗超. 知识图谱驱动下的多源遥感滑坡隐患识别. 测绘通报. 2024(01): 12-18 .
|
|
7. |
方迎潮,王小松,蒋毅,顿佳伟,冯文凯,刘威,丁治文,张洋铭.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中贵天然气管道天水市段沿线滑坡隐患识别与形变分析.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4(04): 1357-1369 .
|
|
8. |
蔡建澳,明冬萍,赵文祎,凌晓,张雨,张星星. 基于综合遥感的察隅县滑坡隐患识别及致灾机理分析. 自然资源遥感. 2024(01): 128-136 .
|
|
9. |
殷跃平,高少华. 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研究:回顾与展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4(01): 1-18 .
|
|
10. |
董侨 ,杜豫川 ,郭猛 ,黄优 ,贾彦顺 ,蒋玮 ,金娇 ,李峰 ,刘成龙 ,刘鹏飞 ,刘状壮 ,罗雪 ,吕松涛 ,马涛 ,沙爱民 ,单丽岩 ,司春棣 ,王朝辉 ,王大为 ,肖月 ,徐慧宁 ,杨旭 ,张久鹏 ,张园 ,朱兴一. 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4. 中国公路学报. 2024(03): 1-81 .
|
|
11. |
刘欢,张童康,郭瑞华.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响滩村滑坡形变特征分析. 价值工程. 2024(13): 135-138 .
|
|
12. |
邓斐,张双成,樊茜佑,牛玉芬,惠文华,司锦钊,吴文辉. 时序InSAR用于滑坡灾前二维形变追溯与灾后风险评价. 测绘科学. 2024(01): 67-78 .
|
|
13. |
周彬,谢洪波,文广超. 基于侵蚀循环理论的河南省降雨型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04): 92-101 .
|
|
14. |
马晓雪,焦润成,曹颖,南赟,王晟宇,郭学飞,赵丹凝,闫驰,倪璇. 重大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综合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应用——以北京2022冬奥会延庆赛区为例. 自然资源遥感. 2024(02): 248-256 .
|
|
15. |
郑威,左小清,李勇发,李正会,王志红,李德彬. 融合InSAR和机载LiDAR技术的滑坡早期识别与分析. 测绘通报. 2024(05): 1-6 .
|
|
16. |
徐敦敏. 复杂地质灾害现场勘查分析与处置. 价值工程. 2024(17): 37-40 .
|
|
17. |
张长海. 基于陆探一号SAR数据干涉测量反演DEM研究——以榆社县为例. 华北自然资源. 2024(03): 107-110 .
|
|
18. |
古丽米热·甫拉提,张学霞,胡韵哲,王景萍. 2016—2021年松嫩平原黑土区季节性地表形变监测与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24(06): 1203-1218 .
|
|
19. |
刘卫南,宋红克,李清波,谢谟文. 利用光学影像的滑坡位移监测. 测绘通报. 2024(06): 41-45+64 .
|
|
20. |
洛松群培,单增卓玛,单增顿珠,达娃,格桑扎西,吴传建. 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及存在问题——以西藏拉萨、林芝为例. 西藏科技. 2024(05): 55-63 .
|
|
21. |
秦宏楠,马海涛,于正兴,刘玉溪.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动态高频次数据用于滑坡早期预警方法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4(08): 1330-1336 .
|
|
22. |
魏统彪,石鹏卿,高子雁,周小龙. 基于DeepLabv3+算法的黄土地区地质灾害隐患形变区识别技术研究. 甘肃科学学报. 2024(04): 18-25 .
|
|
23. |
席梦丹,张永洪. 基于GF-3精细条带数据生产DEM的精度分析. 测绘标准化. 2024(02): 101-106 .
|
|
24. |
张凯翔,蒋道君,吕小宁,张曦. 机器学习模型在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现状.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4(04): 126-134 .
|
|
25. |
张清,何毅,陈学业,高秉海,张立峰,赵占骜,路建刚,张雅蕾. 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圳市滑坡易发性评价.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4(04): 146-162 .
|
|
26. |
徐思瑜,张熠斌,徐誉维,张震屹,宋金红. 基于时序InSAR的长春市九台区煤炭采空区地表沉降监测及时空演化态势分析. 中国煤炭. 2024(08): 212-222 .
|
|
27. |
唐小川,涂子涵,任绪清,方成勇,王宇,刘鑫,范宣梅. 一种识别植被覆盖滑坡的多模态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4(09): 1566-1573 .
|
|
28. |
邓夷明,曾雪松,张东明,王柳藜,杨仲国,李元彪,彭海艳. InSAR技术在复杂机场选址勘测中的应用. 四川地质学报. 2024(S1): 132-136+141 .
|
|
29. |
牛晨昊,焦润成,韩建锋,王晟宇,郭学飞,刘畅,韩玉成,宋国峰. 基于信息量-机器学习耦合模型的采煤沉陷区滑坡敏感性评价.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4(09): 140-153 .
|
|
30. |
熊小辉,白永健,铁永波,高延超,徐伟,龚凌枫,王家柱,田凯,李鹏岳. 基于“天–空–地–深”方法的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隐患判识:以四川省喜德县重点乡镇为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24(03): 560-571 .
|
|
31. |
伍运霖,刘天翔,程强,王丰. 复杂山区陡立山体崩塌灾害及应急抢险处置. 路基工程. 2024(05): 20-25 .
|
|
32. |
彭翔,甘淑,袁希平,朱智富,李璇,龚伟圳. 融合InSAR与GWO-LSTM对高陡山地的形变监测与预测——以金沙江流域某边坡为例. 测绘通报. 2024(09): 44-49 .
|
|
33. |
刘斌,张丽,葛大庆,李曼,周小龙,郭兆成,石鹏卿,张玲,金鼎坚,万祥星,王宇,王艳. 陆地探测一号卫星滑坡大变形InSAR监测应用.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4(10): 1753-1762 .
|
|
34. |
孙琪皓,刘桂卫,王飞,张璇钰,王衍汇. 铁路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技术及应用研究. 铁道标准设计. 2024(09): 24-31 .
|
|
35. |
曾利平. 大数据技术支撑下的地质灾害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测绘标准化. 2024(03): 126-131 .
|
|
36. |
牛宵,江娜. 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景观生态评价研究. 测绘标准化. 2024(03): 103-109 .
|
|
37. |
侯永浩,张兴,李晓民,李宗仁. SBAS-InSAR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北京测绘. 2024(10): 1477-1481 .
|
|
38. |
乔申,孙承志,毕凌宇.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南京市地铁沿线沉降监测分析. 测绘通报. 2024(10): 64-70 .
|
|
39. |
杨龙伟,徐杨青,江强强,石峰,闫国强.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iteSpace文献计量的高位滑坡研究综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06): 613-621 .
|
|
40. |
成书楼,张鹏,黄波林,王勋,许凯凯,董星辰. 融合贴近摄影和LiDAR技术的危岩体三维模型构建及稳定性分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4(05): 172-181 .
|
|
41. |
杨隽,汪娟,郭金城,谢杭,冯瀚. 陆探一号在地质灾害隐患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测绘科学. 2024(09): 174-182 .
|
|
42. |
宋鑫友,张磊,李涛,雷宝成,宋瑞庆. 陆探一号干涉SAR在轨测试阶段基线精化与DEM精度分析. 测绘学报. 2024(10): 1920-1929 .
|
|
43. |
李煜楠,甄俊伟,屈向阳,卢星谕. 基于ArcGIS的广东省汕尾市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世界地质. 2024(04): 586-599 .
|
|
44. |
徐思瑜,张熠斌,徐誉维,宋金红. 基于时序InSAR的吉林蛟河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及时空演化态势分析. 世界地质. 2024(04): 574-585+618 .
|
|
45. |
唐宇豪,付开隆,赵文龙,王仕兴. 某高速铁路弱膨胀黏性土质路堑边坡变形演化特征. 高速铁路技术. 2024(05): 106-112 .
|
|
46. |
段雨廷,李昊,张赵鹏. InSAR技术在怒江区域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中的应用. 云南电业. 2024(06): 30-35 .
|
|
47. |
李文龙. 机载LiDAR技术在广州黄埔区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4(06): 164-172 .
|
|
48. |
冯磊,王轶,李文吉,王彦佐,郑向向,王珊珊,张玲. 三维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业务平台研发与应用. 自然资源遥感. 2024(04): 321-327 .
|
|
49. |
韩静,杨帅,杨涛,朱楠男,马煜栋,张文龙. 基于L波段差分干涉SAR卫星的安康地区滑坡隐患识别. 自然资源遥感. 2024(04): 254-259 .
|
|
50. |
杨妍妨,居和建,程洋,王永,阎书豪,王珊珊,李芹. 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中的地质环境条件遥感解译及应用-以华坪县为例. 中国岩溶. 2024(06): 1362-1375 .
|
|
51. |
张强. 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遥感解译机理研究.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01): 93-96 .
|
|
52. |
孙永彬,张恩,李启亮,牛海威,王少帅,王诜,张策. 金沙江下游永善段隐蔽性滑坡隐患综合遥感识别.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3(01): 171-183 .
|
|
53. |
焦润成,郭学飞,南赟,杨红磊,曹颖,王晟宇,闫驰,韩建锋,马晓雪,赵丹凝,倪璇,马驰. 采空区-滑坡-泥石流链式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与评价. 金属矿山. 2023(01): 73-82 .
|
|
54. |
朱智富,甘淑,袁希平,张荐铭,王睿博,张晓伦. 融合升降轨InSAR数据的东川区滑坡隐患识别.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3(01): 137-146 .
|
|
55. |
刘星洪,姚鑫,杨波,汤文坤,周振凯. 川西高原活动性滑坡识别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地质力学学报. 2023(01): 111-126 .
|
|
56. |
景晶晶,吴志坚,丁万鹏,储城鑫,马巍. 藏南聂拉木镇地质灾害和河岸工程病害调查分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23(01): 32-40 .
|
|
57. |
佘金星,许强,杨武年,董秀军,刘飞. 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与分析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2023(01): 207-216 .
|
|
58. |
罗天文,李斐,潘斌,沈光保,陈彤,陈嘉明,郝卫峰. 利用车载双天线InSAR系统监测公路边坡形变.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3(03): 359-367 .
|
|
59. |
吴明堂,崔振华,易小宇,冯文凯,尹保国,薛正海,韩靖楠. 白鹤滩库区象鼻岭—野猪塘段地质灾害综合遥感识别.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3(04): 155-163 .
|
|
60. |
顿佳伟,冯文凯,易小宇,张国强,吴明堂. 白鹤滩库区蓄水前活动性滑坡InSAR早期识别研究——以葫芦口镇至象鼻岭段为例. 工程地质学报. 2023(02): 479-492 .
|
|
61. |
杨宏山,聂建亮. 利用InSAR分析陕西省垂直形变.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3(05): 710-716 .
|
|
62. |
安红岩,曾繁如,李金豪. 基于InSAR技术与光学影像的玉龙县地质灾害隐患判识与分析.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02): 252-259 .
|
|
63. |
王之栋,唐伟,马志刚,李雨宸,杨本勇,李维庆,李永鑫. 九寨沟地区高位滑坡隐患InSAR-LiDAR早期识别. 测绘通报. 2023(05): 9-15 .
|
|
64. |
窦杰,向子林,许强,郑鹏麟,王协康,苏爱军,刘军旗,罗万祺. 机器学习在滑坡智能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地球科学. 2023(05): 1657-1674 .
|
|
65. |
张昱. 基于倾斜摄影的高陡坡面泥石流风险识别. 江西建材. 2023(03): 191-193 .
|
|
66. |
陈雅娜,李明波. 基于综合遥感识别的地质灾害新“三查”体系示范研究及应用——以湖南省沅麻盆地“红层”区为例. 陕西地质. 2023(01): 105-110 .
|
|
67. |
吴明堂,房云峰,卓冠晨,易小宇,戴可人,陈建强,冯文凯. 白鹤滩库区三家村库岸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3): 53-61 .
|
|
68. |
韩龙祖,贾丹. 遥感技术在水电站地质灾害识别与监测预警中的应用与展望. 中国矿业. 2023(S1): 248-251 .
|
|
69. |
陶海川,石长柏,江亚鸣,王水华,胡新丽,王剑. 恩施沙子坝滑坡破坏特征与形成机制.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3(03): 308-319+349 .
|
|
70. |
许强,董秀军,朱星,邓博,戴可人. 基于实景三维的天-空-地-内滑坡协同观测. 工程地质学报. 2023(03): 706-717 .
|
|
71. |
薛强,张茂省,董英,孟晓捷,郭小鹏,冯卫,洪勃,王涛,刘文辉,田中英,张戈,卢娜. 基于DEM和遥感的黄土地质灾害精细化风险识别——以陕北黄土高原区米脂县为例. 中国地质. 2023(03): 926-942 .
|
|
72. |
刘文军,叶群,万芳琦. 基于综合遥感手段的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 江西测绘. 2023(02): 29-32 .
|
|
73. |
武丽梅,金丽华,王明亮,岳昊,王国宇. 升降轨Sentinel-1数据在滑坡形变识别中的适用性研究.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S1): 32-35+39 .
|
|
74. |
韩静,杨帅,马煜栋. 基于InSAR和光学遥感技术的商洛地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 西部资源. 2023(04): 144-147 .
|
|
75. |
尹宏昌,田丰,马海博,薛博. 无人机激光雷达矿山开采沉陷监测研究. 煤炭工程. 2023(08): 130-136 .
|
|
76. |
王斌,徐佳沅,唐力明,周立鹏. 小型斜坡隐患识别“空天地”图谱几何遥感方法. 测绘通报. 2023(08): 136-141 .
|
|
77. |
姜德才,郑向向,王宁,肖春蕾,朱振洲. 时序InSAR技术在珠三角地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中的应用. 自然资源遥感. 2023(03): 292-301 .
|
|
78. |
王朋伟,安玉科. 基于倾斜摄影与InSAR技术的高位崩塌风险识别.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3(05): 169-180 .
|
|
79. |
巨淑君,高志良,蒋明成,高强,屈向阳. 震后大渡河流域丹巴—乐山段地质灾害隐患. 山地学报. 2023(03): 411-421 .
|
|
80. |
蒋文学,李益敏,杨一铭,计培琨,赵志芳. 基于综合遥感识别方法的藏南错那地区地质灾害识别研究.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3(03): 1-9 .
|
|
81. |
张春宇,郭际明,王鼎,许毅,潘尚毅,乔世雄. 基于Stacking-InSAR的澜沧江营盘镇——苗尾段滑坡隐患识别. 地理空间信息. 2023(09): 93-97 .
|
|
82. |
杨梦诗,廖明生,常玲,Ramon F.Hanssen. 城市场景时序InSAR形变解译:问题分析与研究进展.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3(10): 1643-1660 .
|
|
83. |
唐光民,戴可人,卓冠晨,沈月,陈晨,许强. 基于InSAR相位梯度叠加的毛尔盖库岸滑坡隐患快速识别. 地震工程学报. 2023(05): 1096-1105 .
|
|
84. |
任志鹏,张双成,司锦钊,惠文华,李思洁子,胡兴群,张昌波. 综合SBAS-InSAR与CR-InSAR解译安康膨胀土机场形变.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11): 1112-1116+1128 .
|
|
85. |
刘文,王猛,王朋,罗锋,何志杰,余天彬. 国道219沿线崩滑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调查及发育分布规律. 中国地质调查. 2023(05): 99-108 .
|
|
86. |
吴明堂,房云峰,沈月,戴可人,姚义振,陈建强,冯文凯. 基于短基线DInSAR的白鹤滩库区蓄水期滑坡隐患广域快速动态识别.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23(05): 1054-1061 .
|
|
87. |
柯福阳,胡祥祥,明璐璐,刘学武,尹继鑫,刘宇航. 面向地表形变高精度监测的GNSS-InSAR融合方法.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23(05): 1028-1041 .
|
|
88. |
叶润青,付小林,郭飞,易庆林,汤明高,宋英旭,吴润泽.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分析与发展探讨. 工程地质学报. 2023(05): 1628-1636 .
|
|
89. |
张卜平,朱兴华,程茜,孙恒飞,蔡佳乐. 早期黄土洞穴识别理论与技术发展现状. 自然灾害学报. 2023(05): 1-11 .
|
|
90. |
姜万冬,席江波,李振洪,丁明涛,杨立功,谢大帅. 模拟困难样本的Mask R-CNN滑坡分割识别.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3(12): 1931-1942 .
|
|
91. |
杨春宇,文艺,潘星,袁德宝. 基于SBAS-InSAR的山体滑坡形变监测分析. 测绘通报. 2023(11): 12-17 .
|
|
92. |
赵华伟,周林,谭明伦,汤明高,童庆刚,秦佳俊,彭宇辉. 基于光学遥感和SBAS-InSAR的川渝输电网滑坡隐患早期识别. 自然资源遥感. 2023(04): 264-272 .
|
|
93. |
梁京涛,赵聪,王军. 斜坡InSAR变形监测效果野外判定方法研究. 人民长江. 2022(01): 126-131 .
|
|
94. |
张本浩,魏云杰,杨成生,熊国华,董继红. 西藏然乌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InSAR识别与监测.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2(01): 18-26 .
|
|
95. |
许强,陆会燕,李为乐,董秀军,郭晨. 滑坡隐患类型与对应识别方法.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2(03): 377-387 .
|
|
96. |
胡琳,甘淑,袁希平,杨明龙,高莎,毕瑞. 基于GF-2的禄丰恐龙谷南缘山地环状构造线性特征遥感解析应用研究.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2(01): 77-81 .
|
|
97. |
李升甫,向波,孙晓鹏,徐鸿彪,汪致恒. 多源遥感技术在复杂山区高速公路地质选线中的应用.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04): 120-125 .
|
|
98. |
董佳慧,牛瑞卿,亓梦茹,丁赞,徐航,何睿. InSAR技术和孕灾背景指标相结合的地灾隐患识别. 地质科技通报. 2022(02): 187-196 .
|
|
99. |
杨帆,巩世彬,陈梓萌. 时序InSAR 技术对大连主城区沉降分析. 测绘工程. 2022(03): 61-67 .
|
|
100. |
申泽西,张强,吴文欢,宋长青. 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空间格局及驱动因子. 地理学报. 2022(05): 1211-1224 .
|
|
101. |
陈行,刘汉湖,葛宗旭. 时序SBAS-InSAR下的香格里拉市地表形变监测. 宜宾学院学报. 2022(06): 54-59 .
|
|
102. |
许广河,何小锋,王国瑞,扈志勇,程霞,李小琼. 黄河流域宁夏(西吉县)段滑坡灾害的InSAR识别及成因分析. 测绘通报. 2022(06): 104-107 .
|
|
103. |
武丽梅,王晓波,姚国纪. 西山村滑坡SBAS形变监测研究.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2(S1): 228-231 .
|
|
104. |
卓冠晨,戴可人,周福军,沈月,陈晨,许强. 川藏交通廊道典型工点InSAR监测及几何畸变精细判识. 地球科学. 2022(06): 2031-2047 .
|
|
105. |
李振洪,张成龙,陈博,占洁伟,丁明涛,吕艳,李鑫泷,彭建兵. 一种基于多源遥感的滑坡防灾技术框架及其工程应用. 地球科学. 2022(06): 1901-1916 .
|
|
106. |
祝杰,韩宇飞,王坦,李瑜,王阅兵,师宏波,刘洋洋,樊俊屹,邵银星.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同震地表三维形变场解算研究. 中国地震. 2022(02): 348-359 .
|
|
107. |
黄广才,喜文飞,安全,李思发,韦瑾. 基于D-InSAR技术的滑坡识别监测结果分析——以贵州某地区为例. 地矿测绘. 2022(02): 15-20 .
|
|
108. |
徐晓雪,季灵运,张文婷,刘传金. 基于相干性的InSAR时间序列方法追溯四川雅安地区汉源滑坡灾前形变.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2(04): 632-640 .
|
|
109. |
常宏. 三峡库区潜在顺层岩质滑坡识别的宏观判据. 华南地质. 2022(02): 265-272 .
|
|
110. |
黄逢,徐许雄.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高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中的应用. 北京测绘. 2022(07): 909-914 .
|
|
111. |
王勇,杨军,闫勇,李锁,陈岩. 天津蓟州五名山滑坡隐患早期识别监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2(09): 881-884+903 .
|
|
112. |
刘排英,贺少帅,王鹏生,孙亮. 基于升降轨Sentinel-1A SBAS InSAR的西南山区滑坡隐患早期识别研究.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2(09): 892-897 .
|
|
113. |
LEI Tianjie,WANG Jiabao,HUANG Pingping,TAN Weixian,QI Yaolong,XU Wei,ZHAO Chun. Time-varying baseline error correction method for ground-based micro-deformation monitoring radar.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2(04): 938-950 .
|
114. |
陶雪文,朱兴华,孔静雯,王梦奎,康永闯. 浙江省地质灾害成灾特点与防灾减灾对策研究.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2(S1): 11-17 .
|
|
115. |
黄海峰,薛蓉花,赵蓓蓓,易武,邓永煌,董志鸿,柳青,易庆林,张国栋. 孕灾机理与综合遥感结合的三峡库首顺层岩质滑坡隐患识别. 测绘学报. 2022(10): 2056-2068 .
|
|
116. |
弓永峰,王辉,吴学华,张佳,刘君. 基于时序InSAR的宁夏西吉县滑坡灾害隐患识别.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2(06): 114-121 .
|
|
117. |
李恭晨. 高速铁路浅埋隧道入口危岩落石分析及防护设计. 铁道勘察. 2022(06): 83-88 .
|
|
118. |
朱智富,甘淑,张荐铭,袁希平,王睿博,张晓伦. 结合SBAS-InSAR技术及信息熵的苍山地质滑坡隐患识别. 测绘通报. 2022(11): 13-19 .
|
|
119. |
王璇,师芸,陈浩. CF耦合LR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测绘通报. 2022(11): 112-117 .
|
|
120. |
刘玉溪,杨凤芸,秦宏楠. 地基SAR数据优化及灾变体面积预警预报分析. 测绘通报. 2022(12): 51-56+96 .
|
|
121. |
吴琼,葛大庆,于峻川,张玲,李曼,刘斌,王艳,马燕妮,刘宏娟. 广域滑坡灾害隐患InSAR显著性形变区深度学习识别技术. 测绘学报. 2022(10): 2046-2055 .
|
|
122. |
杨姗姗,冯燕明,宋红平,李红旮,施俊稳,张帅. 星载InSAR在某研究区滑坡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云南水力发电. 2022(12): 75-79 .
|
|
123. |
陈靖,文广超,谢洪波,张哲伟,陈红旗. 白格滑坡区遥感光谱时空特征对滑坡发育的指示作用. 自然灾害学报. 2022(06): 239-247 .
|
|
124. |
涂宽,郑健,马卫胜,文强. 基于卫星实景三维和InSAR技术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监测. 卫星应用. 2022(12): 31-39 .
|
|
125. |
杜岩,谢谟文,蒋宇静,陈晨,贾北凝,霍磊晨. 岩体崩塌灾害成因机制与早期预警研究综述. 金属矿山. 2021(01): 106-119 .
|
|
126. |
李晓恩,周亮,苏奋振,吴文周. InSAR技术在滑坡灾害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遥感学报. 2021(02): 614-629 .
|
|
127. |
吴秀坤,谭礼金,吴本林,晏华友.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防治中的应用. 工程技术研究. 2021(03): 103-104 .
|
|
128. |
李勇发,左小清,熊鹏,杨芳,游洪,孙丽红. PS-InSAR技术支持下的滇中地区高速公路灾害识别. 测绘科学. 2021(06): 121-127+135 .
|
|
129. |
蒲川豪,许强,赵宽耀,蒋亚楠,刘佳良,寇平浪. 利用小基线集InSAR技术的延安新区地面抬升监测与分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1(07): 983-993 .
|
|
130. |
许强,蒲川豪,赵宽耀,何攀,张含悦,刘佳良. 延安新区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时序InSAR监测与分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1(07): 957-969 .
|
|
131. |
薛兰格,郭振华,张可心,石恩恩. 基于数字天水地理空间框架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城市勘测. 2021(04): 36-40 .
|
|
132. |
毕瑞,甘淑,李绕波,胡琳. 面向东川复杂山地泥石流沟谷三维地形建模及特征分析的无人机遥感探测应用研究.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1(03): 91-100 .
|
|
133. |
孙小华. 新时代北京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控工作现状与建议. 城市地质. 2021(03): 248-253 .
|
|
134. |
安炳琪,罗海滨,丁海勇,张志山,王伟,史潇,柯福阳,王明明.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西宁地表形变监测.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21(04): 838-846 .
|
|
135. |
罗超,伍军,谢建,佘金星,郑鹏. 基于PFC2D下的滑坡多源数据融合衍变趋势模拟分析. 科学技术创新. 2021(28): 122-125 .
|
|
136. |
王彦平,白泽朝,林赟,李洋. InSAR双向矩形角反射器阵列形变监测精度评估与验证.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1(10): 1471-1477+1488 .
|
|
137. |
戴可人,张乐乐,宋闯,李振洪,卓冠晨,许强. 川藏铁路沿线Sentinel-1影像几何畸变与升降轨适宜性定量分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1(10): 1450-1460 .
|
|
138. |
霍磊晨,杜岩,谢谟文,张晓勇,贾北凝,丛晓明. 基于时频域动力学参量的危岩体识别方法.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1(S2): 3156-3162 .
|
|
139. |
涂宽,王文龙,谌华,李樵民,耿丹,王川,郑健,杨影. 联合升降轨InSAR与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的滑坡隐患早期识别——以宁夏隆德为例.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1(06): 72-81 .
|
|
140. |
郭晨,许强,董秀军,潘星,刘小莎,佘金星. 基于SVF地形可视化方法的滑坡识别——以四川省丹巴县城典型滑坡为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6): 705-713 .
|
|
141. |
王雁林,任超,李永红,祝艳波,张辉,刘强,杨迁,马园园. 关于构建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的思考.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403-410 .
|
|
142. |
解明礼,赵建军,巨能攀,何朝阳,王俊. 多源数据滑坡时空演化规律研究——以黄泥坝子滑坡为例.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0(06): 923-932 .
|
|
143. |
戴可人,铁永波,许强,冯也,卓冠晨,史先琳. 高山峡谷区滑坡灾害隐患InSAR早期识别——以雅砻江中段为例. 雷达学报. 2020(03): 554-568 .
|
|
144. |
武雪玲,杨经宇,牛瑞卿. 一种结合SMOTE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0(08): 1223-1232 .
|
|
145. |
张福浩,朱月月,赵习枝,张杨,石丽红,刘晓东. 地理因子支持下的滑坡隐患点空间分布特征及识别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0(08): 1233-1244 .
|
|
146. |
熊鹏,左小清,李勇发,谢文斌,游洪,王志红. InSAR技术在高速公路灾害辅助识别中的应用. 测绘通报. 2020(08): 87-91 .
|
|
147. |
姚鑫,邓建辉,刘星洪,周振凯,姚佳明,戴福初,任开瑀,李凌婧. 青藏高原泛三江并流区活动性滑坡InSAR初步识别与发育规律分析.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0(05): 16-37 .
|
|
148. |
徐许雄,黄逢. InSAR技术在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中的应用. 测绘. 2020(02): 94-96 .
|
|
149. |
高晓旺.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地质灾害应急测绘中的应用.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18): 225-226 .
|
|
150. |
郭晨,许强,董秀军,巨袁臻,宁浩. 无人机在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的应用. 测绘通报. 2020(10): 6-11+73 .
|
|
151. |
管威. 基于D-InSAR技术分析的地质灾害与矿区周边地表变形关系. 中国金属通报. 2020(08): 185-186 .
|
|
152. |
许强. 对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相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0(11): 1651-1659 .
|
|
153. |
刘斌,葛大庆,王珊珊,李曼,张玲,王艳,吴琼. TOPS和ScanSAR模式InSAR在广域地灾隐患识别中的联合应用.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0(11): 1756-1762 .
|
|
154. |
秦宏楠,马海涛,于正兴. 地基SAR技术支持下的滑坡预警预报分析方法.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0(11): 1697-1706 .
|
|
155. |
蒲川豪,许强,蒋亚楠,赵宽耀,何攀,张含悦,李骅锦. 延安新区地面沉降分布及影响因素的时序InSAR监测分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0(11): 1728-1738 .
|
|
156. |
王硕,王晨阳,陈常松. 测绘业务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业务之间的融合途径分析. 测绘通报. 2020(11): 151-154 .
|
|
157. |
贺凯,李滨,赵超英,高杨,陈立权,刘朋飞. 基于易滑地质结构与多源数据差异的岩溶山区大型崩滑灾害识别研究. 中国岩溶. 2020(04): 467-477 .
|
|
158. |
施友丽,李素敏,苏帅星. 基于时序InSAR德钦县地表形变监测与潜在滑坡识别.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0(12): 136-138 .
|
|
159. |
潘星,佘金星,董秀军,杨武年. 基于机载LiDAR遥感技术的滑坡早期识别研究——以深圳盐田区为例. 测绘. 2020(06): 243-247 .
|
|
160. |
施友丽,李素敏,苏帅星. 基于时序InSAR德钦县地表形变监测与潜在滑坡识别.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0(24): 136-138 .
|
|
161. |
戴可人,卓冠晨,许强,李振洪,李为乐,管威. 雷达干涉测量对甘肃南峪乡滑坡灾前二维形变追溯.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9(12): 1778-1786+1796 .
|
|
162. |
张健. 威宁县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特征与防治措施分析. 世界有色金属. 2019(23): 212+214 .
|
|
163. |
佘金星,周兴霞,刘飞,黄青伦,董秀军. 丹巴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测绘. 2019(06): 243-24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