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李盈, 李东宸, 任景莉.
多阶段动态时滞动力学模型的COVID-19传播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5): 658-666.
doi: 10.13203/j.whugis20200206
|
[2] |
张兵兵, 王正涛, 冯建迪, 邱耀东.
伪随机脉冲先验值对低轨卫星简化动力学定轨精度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8): 1222-1227, 1241.
doi: 10.13203/j.whugis20160168
|
[3] |
李增科, 王坚, 高井祥.
精密单点定位在GPS/INS组合导航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 48-51.
|
[4] |
李增科, 王坚, 高井祥, 谭兴龙.
利用SVM的GPS/INS组合导航滤波发散抑制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0): 1216-1220.
|
[5] |
鲁郁, 胡锐, 杨云春.
一种低成本GPS/INS紧耦合组合导航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81-485.
|
[6] |
崔先强, 杨元喜, 许国昌.
将GPS广播星历算法作为低轨卫星动力学模型的综合定轨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2): 1478-1481.
|
[7] |
易重海, 朱建军, 陈永奇, 戴吾蛟.
顾及卫星钟差插值误差的GPS精密单点定位观测值随机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0): 1165-1168.
|
[8] |
吴富梅, 杨元喜, 崔先强.
利用部分状态不符值构造的自适应因子在GPS/INS紧组合导航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2): 156-159.
|
[9] |
于兴旺, 张小红, 刘经南, 赵莹.
GPS/DR原始观测值组合导航定位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236-239.
|
[10] |
肖进丽, 潘正风, 黄声享.
GPS/INS组合导航系统数据同步处理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7): 715-717.
|
[11] |
陈俊平, 王解先.
基于Helmert变换的GPS动力学轨道平滑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5): 488-491.
|
[12] |
郑作亚, 陈永奇, 卢秀山.
UKF算法及其在GPS卫星轨道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3): 249-252.
|
[13] |
高为广, 杨元喜, 张双成.
顾及动力学模型误差影响的GPS/INS组合导航自适应滤波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2): 191-194.
|
[14] |
张兴福, 沈云中.
利用动力学法标校CHAMP卫星加速度计数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2): 176-179.
|
[15] |
王泽民, 孟泱, 伍岳, 梁树军.
GPS、Galileo及其组合系统导航定位的DOP值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 9-11.
|
[16] |
郭金运, 黄金维, 胡建国, 李建成.
由星载GPS双差相位数据进行CHAMP卫星动力学定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3): 213-217.
|
[17] |
张勤, 范一中, 赵超英.
基于通量均衡基准的地壳垂直形变场分析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3): 231-234.
|
[18] |
熊熊, 许厚泽, 滕吉文, 王继业.
青藏高原及邻区地幔对流应力场及地球动力学含义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692-696.
|
[19] |
吴虹.
t-GIS与环境动力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1): 60-65.
|
[20] |
陶本藻, 刘大杰.
参数估计的统一模型——广义Gauss-Markov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4): 76-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