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庆, 张曼迪, 丁雨淋, 曾浩炜, 王玮, 刘飞.
环境因子空间特征约束的区域滑坡敏感性模糊逻辑分析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10): 1431-1440.
doi: 10.13203/j.whugis20200653
|
[2] |
边少锋, 吴泽民.
最优Tikhonov正则化矩阵及其在卫星导航定位模糊度解算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3): 334-339.
doi: 10.13203/j.whugis20160474
|
[3] |
张良, 吕汉峰, 吴杰.
无先验信息的改进目标函数单历元模糊度正确率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0): 1184-1188.
|
[4] |
祁春燕, 邱国庆, 张海荣.
底板突水预测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2): 153-156,247.
|
[5] |
祁昆仑, 陈玉敏, 吴华意, 龚健雅.
MPI+OpenMP环境下的特征函数空间滤值并行化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6): 742-745.
|
[6] |
刘志平, 何秀凤, 郭广礼, 查剑锋.
GNSS模糊度降相关算法及其评价指标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257-261.
|
[7] |
王磊, 李盼, 吕翠仙.
关联矩阵法在独立基线及独立双差模糊度选择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6): 715-718.
|
[8] |
陈玉敏, 龚健雅.
基于模糊数学的多因素道路网权值确定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928-931.
|
[9] |
胡石元, 李德仁, 刘耀林, 李德毅.
基于云模型和关联度分析法的土地评价因素权重挖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5): 423-427.
|
[10] |
祝国瑞, 唐旭, 王平.
基于影响特征的点状定级因素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8): 736-739,751.
|
[11] |
王文祥.
p-范分布的统计特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3): 248-250,259.
|
[12] |
程建权, 黄经南.
一种基于时序数据的动态聚类分析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3): 194-198.
|
[13] |
王新洲, 王树良.
模糊综合法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1): 42-46.
|
[14] |
仲思东, 郑琳.
用方波对比传递函数评价CCD像传感器图像输出信号的像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4): 393-398.
|
[15] |
黄桂兰, 郑肇葆.
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的影像纹理分类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3): 232-236,241.
|
[16] |
王永宁, 刘明亮, 朱海红.
彩色CRT显示器描述颜色特性的数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1): 73-76.
|
[17] |
黄桂兰, 郑肇葆.
模糊聚类分析用于基于分形的影像纹理分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2): 112-117.
|
[18] |
钟业勋, 胡毓钜.
地图模糊矩阵模型与制图术语表述数学化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4): 1-12.
|
[19] |
孙海燕.
误差分布的统-模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3): 49-56.
|
[20] |
陈军, 孙玉国.
基于GIS的城市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4): 99-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