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洲宗, 徐晓华, 罗佳.
利用FY-3C折射率对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反演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3): 395-401.
doi: 10.13203/j.whugis20190271
|
[2] |
徐晓华, 朱洲宗, 罗佳.
利用IGRA2探空数据和COSMIC掩星资料对FY-3C掩星中性大气产品进行质量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3): 384-393.
doi: 10.13203/j.whugis20180490
|
[3] |
安家春, 杜玉军, 屈小川, 杨剑.
掩星大气反演中的电离层二阶项效应的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1): 1440-1445.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28
|
[4] |
徐晓华, 郭金城, 罗佳.
利用COSMIC掩星资料分析大气重力波参数的全球分布特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1): 1493-1498.
doi: 10.13203/j.whugis20130587
|
[5] |
孙伟, 安家春, 王泽民.
利用掩星技术研究南极地区顶部电离层特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1): 1446-1452.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27
|
[6] |
赵莹, 张小红, 安家春.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电离层响应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 70-74.
|
[7] |
屈小川, 安家春, 刘根.
利用COSMIC掩星资料分析南极地区对流层顶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5): 605-610.
doi: 10.13203/j.whugis20130728
|
[8] |
夏朋飞, 蔡昌盛, 戴吾蛟, 陈必焰.
地基GPS联合COSMIC掩星数据的水汽三维层析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8): 892-896.
|
[9] |
韩丁, 严卫, 陆文, 李栋.
利用掩星资料分析东亚地区云厚的分布特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967-971.
|
[10] |
陈鹏, 姚宜斌, 吴寒.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报电离层TEC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267-270.
|
[11] |
王泽民, 安家春, 孙伟, 赵莹.
利用掩星和地基GPS研究日食电离层效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1-5.
|
[12] |
许超钤, 史俊波, 郭际明, 徐晓华.
联合地基GPS和空基COSMIC掩星的可降水量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67-470.
|
[13] |
徐晓华, 汪海洪.
不同季节GPS掩星廓线精度的比较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6): 639-643.
|
[14] |
刘经南, 赵莹, 张小红.
GNSS无线电掩星电离层反演技术现状与展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6): 631-635.
|
[15] |
林剑, 吴云, 祝芙英.
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扰动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75-978.
|
[16] |
徐晓华, 罗佳.
COSMIC掩星折射指数廓线的统计验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214-217.
|
[17] |
范磊, 符养, 杜晓勇, 李黄.
雾灵山山基掩星观测反演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89-92.
|
[18] |
徐晓华, ZhangKefei, FuErjiang, 罗佳.
澳大利亚上空COSMIC掩星廓线的反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8): 800-804.
|
[19] |
徐晓华, 李征航, 罗佳.
GPS掩星数据反演中的地球扁率影响改正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6): 502-505.
|
[20] |
徐晓华, 李征航, 罗佳.
利用GPS掩星资料反演地球中性大气参数折射角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5): 589-5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