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绍成, 黄龙强, 殷飞, 侯威震.
星基反演TEC与地基GNSS TEC数据融合可行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4): 557-564.
doi: 10.13203/j.whugis20180293
|
[2] |
孙伟, 安家春, 王泽民.
利用掩星技术研究南极地区顶部电离层特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1): 1446-1452.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27
|
[3] |
徐晓华, 郭金城, 罗佳.
利用COSMIC掩星资料分析大气重力波参数的全球分布特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1): 1493-1498.
doi: 10.13203/j.whugis20130587
|
[4] |
柳聪亮, Zhang Kefeiz, 谭志祥, 孙越强, 白伟华.
电离层干扰对GPS掩星弯曲角和温度精度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1): 1334-1339.
|
[5] |
屈小川, 安家春, 刘根.
利用COSMIC掩星资料分析南极地区对流层顶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5): 605-610.
doi: 10.13203/j.whugis20130728
|
[6] |
夏朋飞, 蔡昌盛, 戴吾蛟, 陈必焰.
地基GPS联合COSMIC掩星数据的水汽三维层析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8): 892-896.
|
[7] |
韩丁, 严卫, 陆文, 李栋.
利用掩星资料分析东亚地区云厚的分布特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967-971.
|
[8] |
许超钤, 史俊波, 郭际明, 徐晓华.
联合地基GPS和空基COSMIC掩星的可降水量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67-470.
|
[9] |
袁修孝, 吴颖丹.
缺少控制点的星载SAR遥感影像对地目标定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 88-91.
|
[10] |
张小红, 蔡诗响, 李星星, 郭斐.
利用GPS精密单点定位进行时间传递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274-278.
|
[11] |
赵莹, 张小红.
COSMIC掩星观测数据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廓线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6): 644-648.
|
[12] |
汪志明, 花向红, 陈远, 郭斐.
GPS/DR组合Kalman滤波模型及性能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9): 1102-1105.
|
[13] |
徐晓华, 罗佳.
COSMIC掩星折射指数廓线的统计验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214-217.
|
[14] |
张小红, 李星星, 郭斐, 张明.
GPS单频精密单点定位软件实现与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8): 783-787.
|
[15] |
徐晓华, ZhangKefei, FuErjiang, 罗佳.
澳大利亚上空COSMIC掩星廓线的反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8): 800-804.
|
[16] |
袁修孝, 朱武, 武军郦, 王瑞幺.
无地面控制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0): 852-857.
|
[17] |
秘金钟, 李毓麟, 张鹏, 蒋志浩.
GPS基准站坐标与速度场精度及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9): 763-767,782.
|
[18] |
徐晓华, 李征航, 罗佳.
利用GPS掩星资料反演地球中性大气参数折射角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5): 589-592.
|
[19] |
袁修孝, 陈小明.
无初始化的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6): 476-481.
|
[20] |
袁修孝.
GPS辅助光束法平差中观测值的自动定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15-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