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安向东, 陈华, 姜卫平, 肖玉钢, 赵文.
长基线GLONASS模糊度固定方法及实验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5): 690-698.
doi: 10.13203/j.whugis20170091
|
[2] |
李林阳, 吕志平, 崔阳, 王宇谱, 吕浩, 宫晓春.
大规模GNSS基线向量网抗差并行贝叶斯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0): 1385-139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763
|
[3] |
任锴, 宋小勇, 贾小林.
利用正交化方法确定独立基线及独立双差模糊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7): 974-977.
doi: 10.13203/j.whugis20140262
|
[4] |
郑肇葆, 潘励, 郑宏.
应用图像关联度的图像模糊分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5): 574-577.
doi: 10.13203/j.whugis20140736
|
[5] |
郭际明, 周命端, 谢翔, 章迪.
利用DUFCOM和DC算法的GPS单历元双差整周模糊度快速确定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7): 813-817.
|
[6] |
祝会忠, 刘经南, 唐卫明, 高星伟.
长距离网络RTK参考站间双差模糊度快速解算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6): 688-692.
|
[7] |
李振, 朱锋.
利用信息矩阵算法搜索GPS网的最短独立闭合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7): 839-842.
|
[8] |
黄先锋, GunhoSohn, 王潇, 张帆.
基于带权点法向量的LiDAR数据屋顶检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 24-27.
|
[9] |
邱蕾, 花向红, 蔡华, 伍岳.
GPS短基线整周模糊度的直接解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 97-99.
|
[10] |
王孝青, 党亚民, 薛树强.
一种病态问题诊断的数值指标——矩阵向量正交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244-247.
|
[11] |
伍岳, 付小林, 李海军, 柳景斌.
TCAR/MCAR方法在不同距离基线模糊度求解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2): 172-175.
|
[12] |
唐卫明, 刘经南, 施闯, 楼益栋.
三步法确定网络RTK基准站双差模糊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4): 305-308.
|
[13] |
楼益栋, 李征航, 张小红.
无模糊度和整周跳变问题的短基线解算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1): 995-998.
|
[14] |
王新洲.
GPS基线向量网粗差定位试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2): 157-162.
|
[15] |
刘经南.
三维基线向量与大地坐标差间的微分公式及其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3): 70-78.
|
[16] |
周忠谟, 晁定波.
GPS空间基线向量网与地面控制网的联合平差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7, 12(2): 20-28.
|
[17] |
黄斌夫.
广义权逆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2): 92-105.
|
[18] |
金为铣, 杨先宏, 王树根.
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3): 77-87.
|
[19] |
唐炳燮.
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FORTRAN程序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3): 69-76.
|
[20] |
黄斌夫.
最小权逆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3, 8(1): 6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