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寅飞, 张立华, 贾帅东, 戴泽源, 董箭, 马梦锴.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3,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20058
|
[2] |
唐露露, 张立华, 贾帅东, 李彬彬.
利用缓冲区动态生长模型进行岛屿自动选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2): 1874-1882.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56
|
[3] |
崔晓杰, 王家耀, 巩现勇, 赵耀.
利用模糊密度聚类和双向缓冲区自动识别热点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 84-91.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58
|
[4] |
王金鑫, 禄丰年, 郭同德, 陈 杰.
球体大圆弧QTM八叉树剖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3): 344-348.
|
[5] |
.
球体大圆弧QTM八叉树剖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3): 344-.
|
[6] |
董银文, 苑秉成, 石钊铭.
基于区域特征的航拍图像水上桥梁自动识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9): 1073-1077.
|
[7] |
曹鸿博, 张立华, 贾帅东, 张莉.
电子海图最短距离航线自动生成的改进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9): 1107-1110.
|
[8] |
王结臣, 沈定涛, 崔璨.
缓冲区生成的游程刷叠置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9): 1121-1124.
|
[9] |
白建军, 赵学胜, 陈军.
基于线性四叉树的全球离散格网索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805-808.
|
[10] |
蔡金华, 龙毅, 毋河海, 陈丹.
基于反S数学模型的地图目标分形无标度区自动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3): 249-253.
|
[11] |
郭礼珍, 李霖.
政区地图设色方案的自动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1): 1025-1029.
|
[12] |
邵海梅, 李飞鹏, 秦前清.
基于五株采样提升算法的图像二叉分解与重构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7): 628-631,634.
|
[13] |
刘强, 李德仁.
基于二叉树思想的任意多边形三角剖分递归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5): 528-533.
|
[14] |
盛业华, 唐宏, 杜培军.
线性四叉树快速动态编码及其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4): 324-328.
|
[15] |
李清泉, 李德仁.
八叉树的三维行程编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2): 102-106.
|
[16] |
邓朝晖, 卢健, 林宗坚.
基于子图运算的空间数据拓扑关系及其自动生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1): 23-27.
|
[17] |
邓朝晖, 贾华.
直接表达区域的四叉树链式编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3): 224-227.
|
[18] |
谈国新, 林宗坚.
二值图像的紧凑二叉树表示及其编码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3): 219-223,281.
|
[19] |
李霖.
基于协调过程的地图政区自动着色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3): 91-96.
|
[20] |
郑肇葆.
影象遮蔽区的自动搜索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4): 7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