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任红飞, 刘思伟, 姬剑锋, 周庆勇.
X射线脉冲星信号辐射的数值模拟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 79-84.
doi: 10.13203/j.whugis20190427
|
[2] |
张彩红, 刘经南, 聂桂根, 程炜为.
利用综合脉冲星时实现地球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5): 589-594.
doi: 10.13203/j.whugis20150085
|
[3] |
魏二虎, 王凌轩, 张帅, 刘经南.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环火探测器同步定位和授时仿真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8): 1035-1039.
doi: 10.13203/j.whugis20150437
|
[4] |
毛悦, 宋小勇, 王维, 贾小林, 吴显兵.
IGSO姿态控制模式切换期间定轨策略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1): 1352-1356.
|
[5] |
杨成伟, 郑建华, 李明涛, 高东.
晕轨道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和轨道维持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3): 258-261.
doi: 10.13203/j.whugis20120071
|
[6] |
李金岭, 郭丽, 孙中苗.
关于脉冲星参数的我国VLBI网测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4): 386-389.
|
[7] |
郭靖, 赵齐乐, 李敏, 胡志刚.
利用星载GPS观测数据确定海洋2A卫星cm级精密轨道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 52-55.
|
[8] |
钟波, 宁津生, 罗志才, 周浩.
联合GOCE卫星轨道和重力梯度数据严密求解重力场的模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0): 1215-1220.
|
[9] |
张彩红, 刘经南, 聂桂根.
利用σ_z(τ)方法对脉冲星时与原子时长期稳定度对比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7): 847-850.
|
[10] |
罗楠, 许录平, 张华, 谢强.
IMU辅助X射线脉冲星的深空探测器精确定姿方法及仿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9): 1049-1054.
|
[11] |
李晓杰, 杜兰, 黄金.
CEI对静止轨道共位卫星的轨道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5): 605-608.
|
[12] |
苏哲, 许录平, 刘勍, 王勇.
一种利用三阶互小波累积量的脉冲星累积脉冲轮廓时间延迟测量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14-17.
|
[13] |
孙守明, 郑伟, 汤国建.
利用X射线脉冲星进行同步定位/授时的可观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9): 1068-1072.
|
[14] |
毛悦, 宋小勇.
脉冲星时间模型精化及延迟修正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581-584.
|
[15] |
毛悦, 宋小勇, 冯来平.
X射线脉冲星导航可见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222-225.
|
[16] |
毛悦, 宋小勇.
X射线脉冲星导航几何法确定航天器位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7): 790-793.
|
[17] |
耿江辉, 施闯, 赵齐乐, 刘经南.
联合地面和星载数据精密确定GPS卫星轨道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906-909.
|
[18] |
熊伟, 伍岳, 孙振冰, 王泽民.
多频数据组合在周跳探测和修复上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4): 319-322.
|
[19] |
徐晓华, 李征航, 罗佳.
单颗LEO卫星轨道参数对GPS掩星事件分布和数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609-612.
|
[20] |
陈金平, 焦文海, 马骏, 宋小勇.
基于星间测距/轨道定向参数约束的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5): 439-4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