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甲腾, 代欣位, 刘善军, 吴立新, 李超岭, 李丰丹.
一种三维地质体模型的隐式剖切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11): 1766-1773.
doi: 10.13203/j.whugis20200711
|
[2] |
陈乾福, 黄国满, 杨书成, 花奋奋, 卢丽君.
利用三维重建模型的机载InSAR区域网平差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2): 157-162.
doi: 10.13203/j.whugis20141013
|
[3] |
张继贤, 段敏燕, 林祥国, 臧艺.
激光雷达点云电力线三维重建模型的对比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1): 1565-1572.
doi: 10.13203/j.whugis20150385
|
[4] |
郑顺义, 桂力, 王晓南.
二维线划图中建筑物檐口高自动提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5): 584-589,611.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26
|
[5] |
刘全海, 邓非, 李楼, 冉慧敏.
面向规划的建筑物屋顶精细纹理快速生成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8): 1054-106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771
|
[6] |
周京春, 李清泉, 施昆.
利用Sweep造型法进行管网精细化三维建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5): 661-666.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29
|
[7] |
贾毅, 李振.
利用空间小面元模型重构序列影像密集点云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2): 1430-1434.
|
[8] |
张志华, 侯恩科, 罗晓霞, 邓念东.
巷道与地层交切建模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4): 496-499.
doi: 10.13203/j.whugis20120507
|
[9] |
刘金硕, 程力, 王丽娜, 郑勇.
利用CUDA的剪切波数据三维可视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1): 1271-1275.
|
[10] |
李卉, 钟成, 黄先锋, 李德仁.
基于空间特性的立交桥自动检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 110-113.
|
[11] |
廖海斌, 陈庆虎, 鄢煜尘.
面向形变模型的三维人脸建模研究及其改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2): 176-180.
|
[12] |
李德仁, 赵中元, 赵萍.
城市规划三维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5): 505-509.
|
[13] |
谭正华, 王李管, 毕林, 陈建宏.
平面连通巷道三维实体分层建模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360-364.
|
[14] |
吴立新, 陈学习, 车德福, 徐磊.
一种基于GTP的地下真3D集成表达的实体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4): 331-335.
|
[15] |
程朋根, 龚健雅, 史文中, 刘少华.
基于似三棱柱体的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7): 602-307.
|
[16] |
颜辉武, 祝国瑞, 徐智勇, 高山.
基于Kriging水文地质层的三维建模与体视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7): 611-614.
|
[17] |
李建华, 边馥苓.
工程地质三维空间建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1): 25-30.
|
[18] |
李必军, 方志祥, 任娟.
从激光扫描数据中进行建筑物特征提取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1): 65-70.
|
[19] |
侯恩科, 吴立新.
面向地质建模的三维体元拓扑数据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5): 467-472.
|
[20] |
孙敏, 陈军.
基于几何元素的三维景观实体建模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3): 233-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