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杜志强, 李钰, 张叶廷, 谭玉琪, 赵文豪.
自然灾害应急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9): 1344-1355.
doi: 10.13203/j.whugis20200047
|
[2] |
朱剑锋, 陈珉.
语义异构环境下基于本体的供应链知识协同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 123-126.
|
[3] |
王艳东, 何奕霖, 杨建思, 李昊.
利用形式概念分析的空间信息服务分类体系融合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 100-105.
|
[4] |
李军利, 何宗宜, 朱乔利, 刘亚虹.
一种粒化理论的地理本体融合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4): 489-492.
|
[5] |
易茹兰, 徐枫, 邓敏, 刘启亮.
利用形式概念分析的海岛语义层次分类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897-901.
|
[6] |
刘耀林, 国洪艳, 唐旭, 赵翔.
面向多层次公众认知需求的土地利用规划信息重构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5): 556-559.
|
[7] |
王艳东, 黄定磊, 罗安, 龚健雅.
利用MDA进行空间信息服务组合建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5): 514-518.
|
[8] |
李海峰, 朱庆, 杨晓霞, 欧阳怡强.
QoS感知的多任务遥感信息服务优化组合非合作博弈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8): 967-970.
|
[9] |
朱庆, 杨晓霞, 李海峰.
基于语义匹配的遥感信息处理服务组合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4): 384-387.
|
[10] |
刘耀林, 李红梅, 杨淳惠.
基于本体的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8): 883-886.
|
[11] |
管玉娟, 张利权, 陈春祥.
基于CO-CA的海岸带盐沼植被动态扩散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701-705.
|
[12] |
汪西莉, 覃婧婵, 曹菡, 师军.
基于SRC-Ontology的空间拓扑关系拓展表示方法及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3): 339-343.
|
[13] |
陈旭, 朱欣焰, 杜道生, 张路.
影像与栅格元数据本体实现及语义查询扩展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646-649.
|
[14] |
李德仁, 王泉.
基于时空模糊本体的交通领域知识建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631-635.
|
[15] |
吴孟泉, 宋晓东, 崔伟宏.
基于本体的异构空间数据的集成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915-918.
|
[16] |
赵冬青, 李雪瑞.
LBS中位置及其语义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5): 458-461.
|
[17] |
谭喜成, 边馥苓.
用贝叶斯分类方法和本体实现空间信息语义互操作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8): 724-727.
|
[18] |
崔巍, 李德仁.
基于本体与LDAP的空间信息网格资源管理机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6): 549-552.
|
[19] |
谭喜成1, 边馥苓1.
基于本体协同的空间信息互操作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2): 178-181.
|
[20] |
李德仁, 崔巍.
空间信息语义网格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0): 847-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