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雷祥旭, 桑吉章, 李振伟, 陈俊宇, 杜建丽, 贺东雷.
低轨空间目标甚短弧初轨关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0): 1526-1532.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86
|
[2] |
桑吉章, 李彬, 刘宏康.
空间碎片轨道协方差传播及其动态校正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2139-2146.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77
|
[3] |
魏小峰, 耿则勋, 娄博, 宋向.
空间目标三维姿态估计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 96-101+111.
|
[4] |
刘光明, 孟祥伟.
一种新的SAR图像局部统计活动轮廓模型及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5): 628-631.
doi: 10.13203/j.whugis20130445
|
[5] |
朱华吉, 吴华瑞, 马少娟.
空间目标增量时空变化分类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3): 339-343.
|
[6] |
.
空间目标增量时空变化分类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3): 339-.
|
[7] |
安晓亚, 孙群, 杨云, 龚辉.
一种利用主动轮廓模型和矢量数据的遥感影像面状水体提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0): 1152-1157.
|
[8] |
王新生, 何津, 叶晓雷, 姜友华.
图的谱方法的空间目标形状表达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1): 1281-1284.
|
[9] |
刘涛, 杜清运, 毛海辰.
空间线群目标相似度计算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992-995.
|
[10] |
刘涛, 杜清运, 闫浩文.
空间点群目标相似度计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0): 1149-1153.
|
[11] |
闫超德, 白建军, 赵仁亮.
基于Voronoi图的点状目标邻近空间分布测度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 48-51.
|
[12] |
郭庆胜, 杨族桥, 蔡永香.
地图图形目标之间基本空间关系抽象的规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1): 1190-1193.
|
[13] |
邓敏, 钮沭联, 李志林.
GIS空间目标的广义Hausdorff距离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7): 641-645.
|
[14] |
郭庆胜, 丁虹, 刘浩, 刘小利.
面状目标之间空间拓扑关系的组合式分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8): 728-731.
|
[15] |
常魁, 姜澄宇, 王宁生.
一种新的运动检测及轮廓追踪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8): 723-727.
|
[16] |
郭庆胜, 丁虹.
基于栅格数据的面状目标空间方向相似性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5): 447-450,465.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16
|
[17] |
毛建华, 郭庆胜.
地图目标移位的空间关系维护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4): 492-495.
|
[18] |
刘彩璋, 黄杰安, 戴四军.
新天文常数、系统对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3): 47-55.
|
[19] |
刘大杰, 于正林.
全国天文大地网各类方向观测值之权的检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1): 23-40.
|
[20] |
重力测量课程小组.
天文重力水准试验计算报告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60, 4(1): 3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