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舒时立, 李锐, 吴华意.
基于地名树的最佳空间尺度新闻事件地点提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9): 1416-1422.
doi: 10.13203/j.whugis20170358
|
[2] |
桂德竹, 程鹏飞, 文汉江, 张成成.
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发挥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作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 97-100.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55
|
[3] |
刘建军, 陈军, 张俊, 张元杰, 刘剑炜.
智能化时代下的地理信息动态监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 92-96.
doi: 10.13203/j.whugis20180436
|
[4] |
贾小斌, 艾廷华, 彭子凤, 王光霞.
地理信息语义的LOD表达与相似性度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0): 1299-1306.
doi: 10.13203/j.whugis20140711
|
[5] |
王跃, 庞小平, 王晓璇.
面向服务的极地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1): 1518-1523.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49
|
[6] |
王艳东, 何奕霖, 杨建思, 李昊.
利用形式概念分析的空间信息服务分类体系融合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 100-105.
|
[7] |
潘少明, 徐正全, 刘小俊.
空间数据访问规律的动态统计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6): 734-736.
|
[8] |
易茹兰, 徐枫, 邓敏, 刘启亮.
利用形式概念分析的海岛语义层次分类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897-901.
|
[9] |
吴信才, 刘福江.
数据中心应用集成开发平台标准体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5): 519-522.
|
[10] |
詹勤, 李德仁, 眭海刚, 张霞.
一种遥感信息服务分类本体构建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343-346.
|
[11] |
宋鹰, 何宗宜.
基于粒计算的制图综合知识获取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748-751.
|
[12] |
马胜男, 魏宏, 刘碧松.
地理信息标准研制的国内外进展及思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9): 886-891.
|
[13] |
刘凯, 毋河海, 艾廷华, 秦耀辰.
地理信息尺度的三重概念及其变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1): 1178-1181.
|
[14] |
舒红, 齐翠红.
地理信息时态不确定性的语义与计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7): 633-636.
|
[15] |
史玉峰, 史文中, 靳奉祥.
GIS中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的混合熵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 82-85.
|
[16] |
李霖, 王红.
基于形式化本体的基础地理信息分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6): 523-526.
|
[17] |
胡鹏, 李圣权, 亢江妹.
空间数据问题与GIS发展的思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796-800.
|
[18] |
吴凡.
基于小波分析的线状特征数据无级表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6): 488-491.
|
[19] |
朱欣焰, 龚健雅, 黄俊韬, 熊汉江.
GeoStar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2): 122-126.
|
[20] |
张巍, 许云涛, 龚健雅.
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1): 1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