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鹏, 普思寻, 李振洪, 王厚杰.
2000年以来胶州湾海岸线光学与SAR多源遥感变化监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9): 1485-1492.
doi: 10.13203/j.whugis20180483
|
[2] |
江宝得, 吴亮, 谢忠.
顾及海岸线地理弯曲特征约束的可控分形插值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3): 451-458.
doi: 10.13203/j.whugis20160492
|
[3] |
李兆兴, 翟京生, 武芳.
线要素综合的形状相似性评价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2): 1859-1864.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64
|
[4] |
张立华, 温连发, 贾帅东.
航海图等深线化简质量的定量评估指标与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4): 496-501, 508.
doi: 10.13203/j.whugis20160113
|
[5] |
于彩霞, 王家耀, 黄文骞, 许坚.
基于LiDAR点云提取海岸线的二值图像化改进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7): 897-903.
doi: 10.13203/j.whugis20150103
|
[6] |
田善君, 吴冲龙.
两时期海岸线间变迁区域自动构建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2): 1738-1743.
doi: 10.13203/j.whugis20150528
|
[7] |
钱海忠, 何海威, 王骁, 胡慧明, 刘闯.
采用三元弯曲组划分的线要素化简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8): 1096-1103.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39
|
[8] |
刘远刚, 郭庆胜, 孙雅庚, 林青, 郑春燕.
地图目标群间骨架线提取的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2): 264-268.
|
[9] |
沈立辉, 吴保国, 杨 乃.
面状要素主骨架线自动提取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7): 767-771.
|
[10] |
柳聪亮, Zhang Kefeiz, 谭志祥, 孙越强, 白伟华.
电离层干扰对GPS掩星弯曲角和温度精度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1): 1334-1339.
|
[11] |
朱庆林, 赵振维, 林乐科, 吴振森.
单站地基GPS实时估计电波折射弯曲角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6): 671-674.
|
[12] |
高攀, 徐晓华, 张小红, 吕翠仙.
利用GPS掩星弯曲角确定对流层顶高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2): 1417-1420.
|
[13] |
郭庆胜, 黄远林, 章莉萍.
曲线的弯曲识别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6): 596-599.
|
[14] |
张立华, 朱庆, 暴景阳, 徐胜华.
一种基于数字伴潮海岸线的潮滩淹没区仿真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7): 637-640.
|
[15] |
罗广祥, 陈晓羽, 赵所毅.
软多边形地图要素弯曲识别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2): 160-163.
|
[16] |
张目1, 边馥苓1.
地理信息工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2): 174-177.
|
[17] |
王涛, 毋河海.
顾及多因素的面状目标多层次骨架线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6): 533-536.
|
[18] |
毋河海.
数字曲线拐点的自动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3): 330-335.
|
[19] |
杜世宏, 杜道生, 樊红, 万幼川.
基于栅格数据提取主骨架线的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5): 432-436.
|
[20] |
沈邦兴.
多指标实验设计FUZZY综合评判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1): 57-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