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昊, 刘超, 赵兴旺.
基于改进累积和控制图的GNSS变形信息的识别与预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0): 1517-1525.
doi: 10.13203/j.whugis20190003
|
[2] |
舒红, 史文中.
浅谈测量平差到空间数据分析的可靠性理论延伸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1979-1985, 1993.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39
|
[3] |
单杰.
光束法平差简史与概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1797-1810.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31
|
[4] |
施闯, 魏娜, 李敏, 宋伟伟, 楼益栋, 牛玉娇.
利用北斗系统建立和维持国家大地坐标参考框架的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1): 1635-1643.
doi: 10.13203/j.whugis20170237
|
[5] |
潘雄, 吕玉婷, 汪耀, 罗静, 徐景田.
基于半参数平差模型的粗差定位与定值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1): 1421-1426.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93
|
[6] |
王涛, 张艳, 潘申林, 林丽霞.
机载三线阵CCD影像自检校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9): 1073-1077.
|
[7] |
陈磊, 彭军还.
随机游动模型下系统误差补偿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586-589.
|
[8] |
柯灏, 赵建虎, 张红梅.
短潮位序列系统误差的探测及修复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7): 843-846.
|
[9] |
李征航, 龚晓颖, 刘万科.
误差与先验信息对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的影响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7): 797-801.
|
[10] |
张守建, 李建成, 邹贤才.
GRACE卫星GPS数据系统误差分布及其对精密定轨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1): 1331-1334.
|
[11] |
王振杰, 卢秀山.
利用半参数模型分离GPS基线中的系统误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4): 316-318.
|
[12] |
许军, 暴景阳, 刘雁春, 曹勇.
以相邻点海面高度差为观测量的沿迹调和分析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1): 1003-1006.
|
[13] |
韩保民, 欧吉坤, 柴艳菊.
用拟准检定法探测和修复GPS数据中的粗差和周跳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3): 246-250.
|
[14] |
姜卫平, 刘经南, 叶世榕.
GPS形变监测网基线处理中系统误差的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3): 196-199,238.
|
[15] |
朱庆, 李德仁.
多波束测深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1): 1-4,46.
|
[16] |
李明峰, 於宗俦, 李延兴, 于正林.
动态平差概括模型与假设检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3): 234-239.
|
[17] |
李明峰, 於宗俦, 于正林.
动态平差模型下形变与粗差的可区分性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1): 51-56.
|
[18] |
郑肇葆, 谭春健, 张润根.
按残差绝对值和最小原理的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2): 34-40.
|
[19] |
金新祥.
观测值残差和未知参数一次范数最小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3): 59-67.
|
[20] |
张方仁, 王勇.
主成份检验和粗差定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4): 4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