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邹昆, 沃焱, 徐翔.
利用特征显著度提取地形特征线的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3): 342-348.
doi: 10.13203/j.whugis20150373
|
[2] |
刘民士, 龙毅, 费立凡, 何桂芳.
顾及三维形态特征的河流曲线化简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3): 385-391.
doi: 10.13203/j.whugis20150176
|
[3] |
林栋, 秦志远, 童晓冲, 邱春平, 李贺.
融合光谱及形态学信息的对象级空间特征提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5): 704-710.
doi: 10.13203/j.whugis20150627
|
[4] |
张军龙, 任金卫, 徐岳仁, 陈长云.
网格DEM剖面方法获取岷江上游层状地貌参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1): 1378-1382.
|
[5] |
孔月萍, 方莉, 江永林, 张跃鹏.
提取地形特征线的形态学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996-999.
|
[6] |
晏实江, 汤国安, 李发源, 董有福.
利用DEM边缘检测进行黄土地貌沟沿线自动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363-367.
|
[7] |
李祖传, 马建文, 张睿, 李利伟.
利用融合纹理与形态特征进行地震倒塌房屋信息自动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4): 446-450.
|
[8] |
王春, 刘学军, 汤国安, 陶旸.
格网DEM地形模拟的形态保真度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146-149.
|
[9] |
王琤, 胡鹏, 刘晓航, 李云翔.
基于数字地形分析的火星地貌自动化分类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4): 483-487.
|
[10] |
姜文亮, 李霖, 应申.
计算机地貌晕渲效果增强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2): 1176-1179.
|
[11] |
朱永清, 李占斌, 崔灵周, 鲁克新.
基于GIS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分形与计算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2): 1089-1091.
|
[12] |
江文萍, 毋河海, 杜清运, 郭礼珍.
大型彩色地貌晕渲图的自动生成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6): 496-499.
|
[13] |
郭庆胜, 王晓延.
地貌晕渲中光源使用方法与用色规则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 20-23,33.
|
[14] |
吴凡, 祝国瑞.
基于小波分析的地貌多尺度表达与自动综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2): 170-176.
|
[15] |
马飞, 李德仁.
数学形态学在GIS空间分析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1): 41-45,49.
|
[16] |
杨玉荣.
基于分形理论的地貌表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2): 154-158.
|
[17] |
张根寿, 祝国瑞.
面状地图表象的形态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1): 29-36.
|
[18] |
毋河海.
地貌形态自动综合的原理与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1, 6(1): 44-51.
|
[19] |
陈宗信, 虞家钧, 汤明宝.
对河谷、冰川、黄土三种地貌表示法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59, 3(3): 58-71.
|
[20] |
地理地质教研组.
珞珈山附近地质地貌调查报告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59, 3(2): 8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