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成舜, 陈毓芬, 郑束蕾.
顾及眼动数据的网络地图点状符号用户兴趣分析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9): 1429-1437.
doi: 10.13203/j.whugis20160372
|
[2] |
王跃, 庞小平, 王晓璇.
面向服务的极地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1): 1518-1523.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49
|
[3] |
吴明光, 闾国年, 陈泰生.
点状地图符号数据结构同化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2): 239-243.
|
[4] |
苏科华, 朱欣焰, 龚健雅.
GIS符号的跨平台通用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611-614.
|
[5] |
李青元, 李洪省, 刘皓晨.
GIS符号库数据模型抽象及其交换格式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6): 565-568.
|
[6] |
贾永红, 邹勤, 付修军.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扫描地图点状符号识别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7): 673-675.
|
[7] |
陈飞, 胡鹏, 王秀芳, 王坤.
基于距离变换的提取和识别点状符号的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2): 1172-1175.
|
[8] |
黄鹄, 钟业勋.
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和半依比例符号数学定义的改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3): 244-246.
|
[9] |
尹章才, 李霖, 龙毅, 张园玉.
基于分层的面状地图符号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2): 1111-1114.
|
[10] |
何忠焕.
GIS符号库中复杂线状符号设计技术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2): 132-134.
|
[11] |
吴丽春, 胡鹏.
基于信息块法的矢量符号库的建立和符号化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5): 600-603.
|
[12] |
魏文展, 钟业勋, 彭月英, 郑红波.
点状、线状和面状地图符号数学定义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4): 424-426.
|
[13] |
朱欣焰, 李德仁.
GIS中多用户环境下数据共享一致性问题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4): 317-320.
|
[14] |
艾廷华.
动态符号与动态地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1): 47-51.
|
[15] |
黄文骞.
利用一种新的神经网络模型识别点状地图符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1): 46-49.
|
[16] |
林宗坚, 傅仲良.
地形图线状目标与点状符号的自动分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4): 328-331.
|
[17] |
郭庆胜.
线状符号的分解与组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S1): 78-82.
|
[18] |
胡鹏, 游涟, 陈成永.
点、线符号相关处理的代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S1): 63-67.
|
[19] |
艾自兴, 颜辉武.
专题制图系统中面状符号自动绘制的新算法——晕线图案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4): 57-62.
|
[20] |
杜道生.
专题地图上面状符号内晕线的自动描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0, 5(1): 127-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