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明阳, 贲进, 周建彬, 王蕊.
局部区域多孔径六边形格网系统快速生成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9): 1376-1382.
doi: 10.13203/j.whugis20220342
|
[2] |
桑吉章, 李彬, 刘宏康.
空间碎片轨道协方差传播及其动态校正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2139-2146.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77
|
[3] |
施闯, 魏娜, 李敏, 宋伟伟, 楼益栋, 牛玉娇.
利用北斗系统建立和维持国家大地坐标参考框架的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1): 1635-1643.
doi: 10.13203/j.whugis20170237
|
[4] |
刘繁明, 姚剑奇, 李艳.
一种骨架提取的海洋重力适配区域局部分析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4): 428-434.
doi: 10.13203/j.whugis20120115
|
[5] |
刘鹂, 李金岭.
中国VLBI网测站参数解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3): 262-266.
doi: 10.13203/j.whugis20120005
|
[6] |
刘志平, 张书毕.
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的概括平差因子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8): 925-929.
|
[7] |
王晓明, 成英燕, 蒋志浩, 刘立.
联合IGS站进行区域GPS大地网数据处理的两种方法讨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4): 416-420.
|
[8] |
何正斌, 吴富梅, 聂建亮.
先验协方差阵误差对动态Kalman滤波解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34-38.
|
[9] |
姚吉利, 韩保民, 杨元喜.
罗德里格矩阵在三维坐标转换严密解算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2): 1094-1096.
|
[10] |
赵建虎, 张红梅, JohnEHughesClarke.
局部无缝垂直参考基准面的建立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5): 448-450.
|
[11] |
陈俊勇.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2000(ITRF2000)的定义及其参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753-756.
|
[12] |
蓝悦明, 陶本藻.
地图数字化位置误差的协方差函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 63-66.
|
[13] |
杨元喜, 徐天河.
基于移动开窗法协方差估计和方差分量估计的自适应滤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714-718.
|
[14] |
焦文海, 魏子卿, 刘光明, 何涛.
PZ-90 GLONASS与ITRF之间转换参数的谱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740-744.
|
[15] |
金双根, 朱文耀.
ITRF2000参考架的评价及其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6): 598-603.
|
[16] |
姚宜斌, 刘经南, 施闯, 陶本藻.
ITRF97参考框架下的中国大陆区域地壳板块运动背景场的建立及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4): 363-366.
|
[17] |
王新洲, 刘经南, 陶本藻.
GPS基线向量网方差和协方差分量的MINQUE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3): 57-66.
|
[18] |
於宗俦.
Helmert型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的通用公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2): 8-17.
|
[19] |
徐培亮.
非线性函数的协方差传播公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2): 92-99.
|
[20] |
张宝庭.
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2, 7(1): 4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