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延, 王大魁, 耿晶, 王树良.
数据质量聚类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 153-158.
doi: 10.13203/j.whugis20150760
|
[2] |
李振洪, 李鹏, 丁咚, 王厚杰.
全球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1927-1942.
doi: 10.13203/j.whugis20180295
|
[3] |
李媛, 胡翰, 谢金华, 朱庆, 张叶廷, 杜志强, 彭明军, 高山.
局部区域表面一致性约束的三维模型纹理映射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2): 1599-1604.
doi: 10.13203/j.whugis20140537
|
[4] |
操震洲.
网络多分辨率传输中曲线集的相似性度量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0): 1257-1260.
|
[5] |
陈楠.
DEM分辨率变化对坡度误差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5): 594-598.
|
[6] |
李铭, 沈陈华, 朱欣焰, 陈旭.
城乡一体化地籍联动变更规则及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0): 1253-1256.
|
[7] |
李振海, 罗志才, 汪海洪, 钟波.
给定内插重力异常精度时对重力数据的要求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1): 1328-1331.
|
[8] |
刘学军, 王彦芳, 晋蓓.
利用点扩散函数进行DEM尺度转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58-1462.
|
[9] |
方荣新, 施闯, 魏娜, 赵齐乐.
GPS数据质量控制中实时周跳探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9): 1094-1097.
|
[10] |
胡鹏, 高俊.
数字高程模型的数字综合原理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40-942.
|
[11] |
陈楠, 王钦敏.
基于地形因子信息量的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的选择——以黄土高原的研究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692-695.
|
[12] |
陈先伟, 郭仁忠, 闫浩文.
土地利用数据库综合中图斑拓扑关系的创建和一致性维护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370-373.
|
[13] |
邓术军, 郭建星.
一种适合于地图出版符号的反走样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2): 1120-1123.
|
[14] |
朱元泓, 王利婕, 张旭亮.
保证阶调一致性的正确晒版范围的分析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1): 1008-1011.
|
[15] |
余明, 左小清, 李清泉.
一种基于TIN的视相关动态多分辨率地形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2): 1106-1110.
|
[16] |
晁定波.
关于我国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化及有关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110-114.
|
[17] |
李建成, 姜卫平, 章磊.
联合多种测高数据建立高分辨率中国海平均海面高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1): 40-45.
|
[18] |
张世兴.
前移补偿小比例尺航摄底片影象质量的评定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2): 55-62.
|
[19] |
王建国.
主分量分析与数学模型扭曲法一致性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2): 1-10.
|
[20] |
杜道生, D. R. Catlow.
数字河流数据的组织和制图综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2): 24-30.
|